汉办主任许琳谈了自己从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感悟:当世界急切需要了解中国文化时,我们等不得。
在海外有多少家孔子学院?现在有多少人在那里学习汉语?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许琳主任那里,记者得到了权威答案。她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孔子学院的数量是100余所,而到今年11月,准确的数字是209所,遍布世界64个国家。目前已有4.6万人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正式学习汉语。孔子学院“平均3天新办1所”的神奇速度,不仅在国际上有很多不理解、不接受的声音,在国内也有人担心“发展这么快,毛病肯定不少”。对此,许琳谈了自己从实践中得到的最大感悟:当世界急切需要了解中国文化时,我们等不得。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急剧增加,国外对了解中国有强烈的饥渴感,自然地出现了学习汉语的巨大需求,也就是说,我们正好赶上了这个时机,根本不是我们去推外国人学汉语,而是中国发展和国外了解中国的渴求拽着我们飞速建立孔子学院。”许琳深有感触地说:“要是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后再费九牛二虎之力都很难做到。让外国人逐渐了解中国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如果想把一件事情设计完美了再去做,那基本上就等于不做。”许琳打了个比方说,从孔子学院现在的开办工作来看,就像是在战争年代,一个战役打完,连战场都来不及清理,下一仗就又开打了。世界各地要求建孔子学院的申请实在是太多了,用许琳的话说,汉办已经尽可能压着了,结果一年还是签了100多所。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常务副校长对许琳说:“像早稻田这样的私立大学,要办孔子学院完全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以后的经济一体化时代,日本人会早上去上海上班,晚上回东京睡觉,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会汉语。”
汉办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对国外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饥渴感有最直接的体会。英国有个英国特色学校促进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人跟许琳说,他们做过调查,英国很多有远见的家庭都认识到:现在10岁大小的英国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一个可以不和中国打交道的。英国“四十八家集团”的老总曾对汉办的人说,他要求自己在华工作的儿子学汉语,因为“中国人会英语就能懂英国人,而英国人不懂汉语就不懂中国人!”许琳到埃及时,看到一个埃及导游拿着汉办指定的某套汉语教材中的一本,还是复印的,路上一有时间就看。他告诉许琳:“会中文的埃及导游比会法文的工资要高一倍。所以,当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招生信息在网上刚一公布,报名的就有2万多人。”
许琳说,在目前已经开办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只是其一半的工作。很多人是把孔子学院当作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管孔子学院叫“小中国”。他们的需求各种各样:社区里有人买了中国产的高压锅,会拿着中文说明书到孔子学院来问上面写的是什么;有人会到孔子学院咨询“去中国什么地方旅游好,该买哪些特产”;有人要到中国办事,会临时来学几句简单的问候语,问问在中国需要注意些什么,有哪些忌讳……还有很多国家的人到孔子学院学汉语,为的就是将来找一个好工作。
孔子学院在海外跑得很快,但如果和英法等国大规模推广本国文化的历史比,中国起步算晚的。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挂牌,而推广德语文化的歌德学院1951年就成立了。据许琳介绍,孔子学院还缺少足够的准备,汉办要做的就是,要有承受能力和韧性,一个一个问题来解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师资问题,孔子学院自己目前还没有一支职业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而英国文化委员会自己有7000多人的职业教师,专门教非英语国家的人学习英语;法国的法语联盟也有3000多人的职业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