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说法,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开口说中国话’。”9日上午,当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用标准、地道的中文说出这句话时,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内顿时掌声雷动,笑声、欢呼声四起。
作为第一位能够流利使用中文的西方领导人,曾多次来到中国的陆克文选择中文在这所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演讲,由此成为北大历史上首位用中文演讲的外国政要。
大“秀”中文 颇具亲和力
“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忧国忧民”……当这一系列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的词组从陆克文口中自如地流出时,在场的600多位北大师生便意识到面前的这位白发碧眼的外国总理绝不仅仅是“会说中文”,而是“精通中国语言和文化”。
陆克文熟知北大的悠久历史,祝贺北大即将迎来110年校庆,并表示该校的历史“比澳大利亚联邦的历史还要长3年”。他历数北大名人: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并细心地发现“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依然在用”。
他甚至还展现了中国式的谦虚。当被北大校长许智宏赞扬中文流利时,陆克文微笑地摆摆手:“这是客气话,我的汉语现在越来越差了。”
风趣的话语,儒雅的外表,陆克文显然给北大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们直呼“好可爱”。
光华管理学院大二女学生孙一丁告诉记者:“虽然事先知道他会用中文演讲,但没想到他中文这么好。而且他很有亲和力,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深入。”
元培学院大一学生张博扬也对陆克文颇有好感:“他用中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他的观点,感觉他愿意和中国交朋友。”
少年时代对中国着迷 鼓励年轻人多学外语
陆克文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的中文学习经历。
1976年,陆克文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留学生涯。“那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我们的中文课本中也充满了‘阶级斗争’。”
而他与中国的缘分,则始于少年时代在电视上看到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爱德华·惠特拉姆1973年的访华。“我看到了毛泽东与他会见,邓小平陪同他登上长城的情况,而他那次中国之行也激起了我对中国的兴趣。”
上大学时,陆克文决定选择中文作为专业。在四年的时间里,他学习了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以及日韩历史。“我还学习了中国书法,但是我的汉字很难看,现在则更加难看了。”陆克文不忘调侃自己。
1984年至1986年,身为外交官的陆克文来到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工作。
他鼓励青年学生多学习外语。“很多中国学生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这很有用。我在国内也一直鼓励澳大利亚年轻人学习中文、日文、韩文等外语。每次来到中国,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国青年学生对于融入世界的热情,这些都要归功于对于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与北大学子分享失败经历
三十分钟的演讲结束后,在问答环节,面对“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是什么”的提问,陆克文没有丝毫回避,笑着与大家分享1996年第一次竞选失败的经历。
说起这次“政治生涯中的惨痛失败”,陆克文承认自己花了很长时间从阴影中走出,第二次参加竞选。
他以自身经历勉励在场学子:从事任何职业的人,无论是数学家、科学家还是政治家,都不会永远顺利,都会不断地遇到困难。
“对于当代大学生,遭遇挫折时一定要坚持向前。关键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下次再遇到困难,就集中自己的才能和精力去战胜它。”说完,陆克文伸出手臂,握紧拳头,摆出了加油的姿势。台下,掌声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