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发表题为《广告的错别字》的文章说,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的使用渐普及化,但错别字的出现率也相对增加。尤其是在大马(马来西亚)这种多元种族的国家,很多人都能说多种语言,然能写能看却未必精通,碰上翻译时错漏百出。
文章指出,这类翻译错误在大马中文报章的翻译广告里尤其明显。例如,日前有一则广告,把“演绎”误写成“演译”;另一则促销广告有两个错字,把“说谎”错写为“说慌”;“公共假期”错写为“公工假期”。
文章说,事实上,新闻稿件、学校文告,都有错别字。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字幕亦见错字,惟多数是发生在剧集字幕,新闻字幕错别字幸极少见。另外一种情况是简繁字在转码上的出错,这在一些需要同时在中国大陆、香港或台湾播放的节目尤为常见。
文章说,我们常自傲说汉字有活力,能融入计算机科技时代,但我们却忘了汉字的繁杂性和相似性,致使错别字频频出现。个人认为,《星洲日报》作为大马主要中文媒体,除了须严格检审新闻版的错别字之外,恐怕也要“越权”审阅及订正这些由外文翻译的华文广告。当然,报社或许需和广告商事先沟通,然作为华文媒体,让错别字刊印出去,最终损及的还是文字本体。(杨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