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师资培训 | 华文教材 | 网上课堂 | 中华文化 | 寻根之旅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 基金会 | 华教社区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华教资讯 / 华教新闻
厦门回顾30年侨务工作:侨胞是文教事业发展推手
 
2008年07月29日
 
  日前,厦门市侨办组织了第三场“改革开放30年侨务工作回眸”座谈会,邀请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市教育基金会、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中山医院基金会等单位的代表畅谈改革开放30年来海外侨胞、在厦侨资企业为厦门捐赠兴办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华文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

  与会者纷纷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市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贡献,同时也离不开侨务工作者的支持,并就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发挥厦门华文教育基地优势,更好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金宁(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华文学院有五大招牌

  1997年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前身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办学规模与办学水平在福建省居前列。有五个闪亮招牌: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被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学校;华文教育被评为省重点学科,是福建省最早设立汉语水平的考点;被评为全国侨务系统先进单位;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华文学院现有华文系、预科系、高职部、培训部和华文教育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设立了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现已招收288名有志于从事华文教育的华裔青年学生在校学习。从2005年起每年招收泰国政府官员、国防部、御林军的军官来校学习汉语。承担由菲律宾联盟银行董事长、厦门市荣誉市民陈永栽先生资助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学中文夏令营”项目,2002年以来已有1900多名菲华青少年在我校接受培训。2006年开始与国务院侨办、菲律宾华教中心、菲律宾侨中学院联合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2006年成立的孔子学院,共培训学员577人次。在外派教师方面力度很大,这几年来向菲律宾、泰国、韩国等外派200多人次教师。

  黄宝秋(厦门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厦门大学“孔子”走进亚非欧

  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有“侨、台、特、海”的区位优势,现已成为祖国大陆对海外、对台、港、澳教育、科学和文化交流最活跃的高校之一,在海内外校友、华侨和社会各界中形成了弘扬嘉庚精神,为厦大慷慨捐款,兴建校舍,设立各种奖教奖学金的热潮,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厦大几乎所有建筑物均由华侨、校友及友人捐建,如: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华侨之家、明培体育馆、逸夫楼、蔡清洁楼等。校友和海内外各界在厦大设立的校际奖助学金共22项,年度奖励名额690名,年度奖励金额达170万元。

  厦门大学十分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积极支持海外华侨华人举办华文教育,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华文教育工作。1956年成立面向海外的华侨函授部。厦大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之一,也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之一。

  目前,厦大正筹备孔子学院南方基地,将在翔安校区划出300亩地用于基地建设。2006年11月,厦大参建的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泰国皇太后大学揭牌。不到8年,厦门大学就有8所孔子学院走进亚、非、欧三大洲:泰国皇太后大学,英国威尔士的卡迪夫大学、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土耳其的中东技术大学,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

  叶光煌(集美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兼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集美大学单独招考境外学子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较早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可以单独考试,单独录取。2002年,学校成立海外教育学院,2002年8月,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正式发文,同意集美大学设立港澳台学生先修部,9月,又正式批准学校连同福建省其它5所院校从2003年起单独对台湾招生。集美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海外侨胞的支持,1994年成立的董事会,成员中半数以上是海外知名人士;在今年集美大学90周年庆时,有13栋学生楼要同时剪彩,全部都由海外人士认捐。

  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要招收境外学生,同时它还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办学,开办双学位教育。港澳台学生先修部主要招收那些希望报考祖国大陆大学的港澳台学生,为他们开设考前辅导班、补习班和大学预科班。

  张南峰(厦门一中副校长):海外侨胞执着爱校让人感动

  2006年厦门一中百年校庆时,我真挚感受到海外侨胞校友对母校的执着深情。这次庆典,厦门一中的海内外校友纷纷捐款捐物,表达学子对母校的一片深情。其中香港校友陈仲昇先生捐资人民币300万元,助建“捷中图书馆”。

  当时这些老校友特地组团从菲律宾、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回校参加校庆,一中接受捐赠超过1000万元。最让人感动的是74岁的香港校友林养德先生,他只是工薪阶层,退休后坚持上班,将工作3年所得的100万港币全部捐赠学校,助建“养德艺术馆”,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让学校赠送一个校徽,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杨理达(双十中学保卫科长):双十中学在海外捐赠方面受益匪浅

  明年是双十中学成立90周年大庆。改革开放30年来,双十中学是很大的受益者。1984年双十中学成立65周年校庆时就开始接受海外捐资,这在当时算是较早的。到90年代,学校已设有6个奖教奖学基金会,接受捐赠983万元,其中校友陈成秀捐资100万元成立香港大庆教育基金会,校友林华国捐资460万元建设图书馆。2006年5月起至今,接受的捐赠更是达到1726万元,仅2005-2008年枋湖校区建设就接受了捐赠1100万元,这些都足以体现出境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校友对祖(籍)国母亲的爱心。

  张旭红(厦门市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华侨华人情系家乡公益事业

  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走过20年,一直围绕“侨”开展工作,第一届理事会80%都是侨界知名人士,理事会前几年资金来源全部是海外。据统计,理事会接受捐赠1亿7千多万元,其中侨资捐赠就有1亿零7百万元,占了绝大部分。海内外华侨华人捐赠的资金用于奖教奖学、助教助学、兴建校舍、添置设备,为厦门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捐资者的事迹,更是使人感动。王灿云女士在香港不算大老板,她回国后不是想到投资,而是先想到设立奖学基金,在市教育基金会成立前就拿出200万元,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教育基金先河;孙炳炎先生在基金会成立之初就率新加坡团投资捐赠;杨贻瑶先生1987年就开始捐赠厦门文化事业,投入700多万港币修建图书馆,他本身很节俭,年轻时没钱读书,下南洋做苦工,当他年迈时家产也不留给儿子,而是全部捐赠给厦门的文化事业;蔡景程老先生是菲律宾双十中学校友会第一任会长,把太太的祖屋和两年前买的商品房全部捐赠。洪恭仕、洪文发叔侄设立了厦门市第一个为贫困大学生设立的资助基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冯建中(中山医院基金会办公室主任):中山医院基金会得到华侨华人大力支持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前身为海外华侨和地方名士1928年捐资创建、1933年开诊的厦门中山医院。1988年6月厦门市中山医院基金会成立,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热烈支持,捐赠大量钱款和先进的医疗器械以及药品、图书资料,还在海外组建了厦门中山医院之友联谊组织。李陆大先生捐赠中山医院达数百万元,支持中山医院建立“振羽制剂中心”,还每年捐资数十万元,鼓励医院员工尽心尽力为病人服务。除资金上捐助外,李陆大先生还积极联络海外华侨,利用自己的关系,出钱请一些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医学界朋友到中山医院讲学。(鹭风报)

附件:
 
【来源: 国务院侨办网站】
 相关报道:


最新主题
最新群组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7-2008 www.hwj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07911号
中国华文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