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师资培训 | 华文教材 | 网上课堂 | 中华文化 | 寻根之旅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 基金会 | 华教社区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华教资讯 / 华教新闻
于丹美国“传道” 与海外华人谈“孝”论“根”
 
2008年08月05日
 
  据美国《侨报》报道,从7月底到8月初,于丹首次美国演讲,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热潮。从纽约到波士顿,从西雅图到旧金山、洛杉矶,她以现代思维解读中华传统经典,以苏轼的“此心安处是我乡”来慰藉海外华人“根”的情结,以孔子的理想“老者安之”来解释华人的孝养之心,引起海外游子的内心共鸣。正如她所说,文化不是化石,而应当成为生活方式,她所引起的这股国学热,也将潜移默化、走进华人生活。

  老者安之:与海外华人谈“孝”

  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斯坦福、以及洛加大引发另一场“地震”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于丹,8月2日在美西《侨报》礼堂做了回国前的最后一场演讲,数百名“于丹迷”挤爆了现场,泊车者一位难求。

  谈到儒学很多人会闻其高深而却步,因其晦涩而相背。但在于丹的口中,人们却从一个个趣味横生的白话故事里,深入浅出地领悟了《论语》的精髓。

  她首先和大家畅谈了理想,指出孔子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者信之,少者怀之”。于丹重点讲了何以让“老者安之”。

  她用“灯下黑”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往往会因为顾忌太多的琐事而忽略了身边的父母和家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在父母面前笑不起来,印证了孔子对“孝”的二字诠释:“色难”,最难的是一辈子给老人一个好脸色。

  物质生活丰富了,老人的晚年衣食无忧,但这就代表身为儿女的我们尽了“孝”吗?

  于丹以海外华人为例,尽管他们辛辛苦苦赚了钱,为国内的老人买了豪宅,但这些真的能让“老者安之”吗?否,老人们最不安的就是大洋彼岸的孩子,“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渴望的是子女们时不时地能打个电话来报个平安,即便默默不语地陪着自己呆一会,这也是一种孝。孝不一定要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划等号。

  她指出,儒学提倡的孝,指的是敬老,但现代人却恰好反其道而行之,把它修改成了“敬幼”,孩子们成了家庭的皇帝,把子女培养成了博士“却不懂得准时上班”,自认为在象牙塔里学得了满腹经纶,走向社会后却不懂扫地打水等孝敬师长的浅显道理。衣服从来都是父母洗,饭菜都是老人做好了送到嘴边。

  于丹用“树与孩子”的寓言进一步“浅出”了《论语》父爱子的本性,和子敬父的哲理。说的是一棵大树让孩子拿自己的果子卖钱买玩具,交学费,用自己的枝干给长大了的孩子盖房子成家,再用自己的身体刻木成舟送他漂洋过海,出国深造。等到他落叶归根时,终于回到树桩前道,“我也老了,只能守着你晒太阳了”。(高睿)

  此心安处是我乡:与海外华人谈“根”

  于丹7月31日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了以“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人生观”为主题的演讲。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以儒家道家思想解读了“东方写意人生”。

  在于丹看来,“东方写意人生”就是“行遍千山万水,最终还是要走进自己的心灵。”

  她很欣赏苏轼的“此心安处是我乡”的境界。把辽阔宇宙作为安心之所,体现了苏东坡辽阔的生命态度。于丹教授表示,这句话对海外侨胞有特别的意义,使之不再拘泥于物理上的故乡,放开心胸,以带给自己心灵抚慰的地方为故乡,平心静气而不是怅然若失地过自己的生活。

  于丹推崇的“东方写意人生”是一种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心灵感受,就如同中国画一样,没有透视关系,画出的是心中的山水。在竞争激烈、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名利等功利之物,不断地工作、赚钱,却忽视自己的内心需要什么。

  于丹认为文化就是“文而化之”:学习并将之融入生活状态。她认为现今社会普遍存在“文而不化”的现象,为了追求功利的目标,让心灵成为身体欲望的奴隶。真正让“文”“化之内心”的却很少。她呼吁好书之人,让“书以生命的名义融入血脉”,过今天的人们真正需要的生活方式。

  于丹声明她的演讲并不是学理讨论,而是以生活经验来阐释经典。所以,与纯学术不同,她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研究并不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而是构建一种有益的人生态度。(吴健 李琳)

  海外中国通追捧

  于丹此行吸引了许多美国研究中国学的的学者,即“中国通”。7月31日在加大洛杉矶分校的演讲,洛加大“中国通”几乎倾巢而出,其中包括洛加大孔子学院院长简苏珊(SUSAN PERTEL JAIN)、洛加大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史嘉柏(DAVID SCHABERG)、洛加大东亚图书馆总馆长以及南加州大学的中国学学者。

  于丹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也闻讯前来,并亲自到讲台上与于丹握手问好,夏老先生指着自己耳朵说,听不清楚于丹讲什么,但看到“她能让这么多人振奋,很了不起!”他说。

  长期支持洛加大的老华侨孙以伟听完于丹的演讲后表示,他家中有一幅张大千画陶渊明的画。多年来,孙以伟并未理解张大千在画中表现的是何种意境。今天听了于丹教授的演讲,他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这幅画原来表现的是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洛杉矶加大李经浩基金会主席李经浩表示,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后,20余年来他接待了无数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但他还从未见到过像于丹教授这样学识渊博口才如此好的学者。(邱晨 林菁)

附件: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报道:


最新主题
最新群组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7-2008 www.hwj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07911号
中国华文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