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系她10岁儿子约瑟夫的“中国根”,来自北京的戴安娜·沃布斯在他的房间里挂上题有汉字的绘画,周六送他去上中文课,并且一直刻意用中文跟他说话。
但是,直到沃布斯和她的美国丈夫决定带约瑟夫去看北京奥运时,这个小男孩才开始真正认同他的出生地。
约瑟夫随父母搬到美国罗克维尔时不到两岁。“真令人兴奋,我从未想过奥运会会在中国开。”约瑟夫说。不久前的一个午后,他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一件旧的奥运T恤给客人看。“这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头一次举办奥运,这让我由衷地自豪。”
今年8月,当奥运会主题从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传递到美国的电视屏幕上时,或许没有人能比大约140万中国大陆移民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声。与在祖国的同胞一样,许多华人移民把奥运会视为国家的亮相盛会——是对中国好不容易从“东亚病夫”转变为经济强国和世界大国的最终承认。
许多美籍华人说,奥运会让他们感到兴奋不已,因为它能提供机会以一种现代、气派的方式,把他们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带入中国文化当中。
“在美国的许多中国父母屡屡受挫,因为每当他们向孩子传递他们的传统时,孩子们总是说,‘哦,中国都老掉牙了。那是你的传统,不是我的’。”美国当地中文报纸《世界日报》的编辑严泰(音译)说,“但现在开奥运会,父母们可以对孩子们说,‘瞧,我来的那个地方不是那么陈旧或过时。我们能办奥运会,这样了不起的事……’这是撮合第一代、第二代移民的最佳方式。”
在离奥运开幕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华盛顿地区数十个周末中文学习班的老师们,就已开始使用奥运主题的读物或贴纸,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不久前,纽约一家专向美籍华人父母供应中国教科书的公司,开始卖奥运主题的铅笔、服饰和玩具。
美国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罗克维尔华人学校校长王耀辉说,一旦奥运会开幕,大概所有的华人父母都会把看奥运当作家里的一件大事。“奥运会是与华裔孩子们交流的良好方式。”王说。他16岁的儿子在卧室里贴有NBA球星姚明的海报,“体育是无国界的。”
还有的人愿意花钱亲临中国。据若干面向美籍华人的旅行社估计,今夏购机票去中国的客人增加了20%,很多都是像沃布斯这样的父母,决心带他们的孩子到中国去看看。
沃布斯和丈夫都是政策研究员,他们鼓励约瑟夫到网上找中国地图,事先排好他们的旅行路线。戴安娜·沃布斯说,她的目标是确保孩子日后不会成为外表看上去是黄种人,内里却是白人的“香蕉人”。
对许多美籍华人来说,让孩子扎根中国文化,往往面临恼人的困难。当然,美籍华人绝非惟一努力将其语言和传统传给下一代的移民群体,但他们属于最系统地这样做的群体,他们成立了数以百计的周末和夏令营学校,教授中文的读、写以及中国的装饰艺术、体育、音乐和舞蹈。
但大多数华裔孩子说,尽管他们家里能通过互联网观看中国的电视和音乐,但他们甚至说不出一个中国表演者的名字。
但是,所有接受采访的孩子们都说,他们认为自己是美籍华人或就是中国人,而不是纯粹的美国人。大多数人跟父母一样,不仅对奥运感到自豪,还对奥运火炬传递时遭遇抗议感到难受。 (作者N.C.Aizenman 译者 王永生/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