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夏,19岁的皮姆给自己做了一个决定。他说,这足以让他兴奋很久,“看完奥运会,我就继续留在中国学习物理。”皮姆还为这个决定,做了一些规划,规划表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报一个中文学习班,恶补中文。
皮姆来自荷兰,有点腼腆。听说要接受采访,赶紧正襟危坐,并真诚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大三了,物理学专业。原本来北京,只是为了观看奥运会,但现在我决定留下。”皮姆还说,“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国家的人,大家都很热情。我很爱中国,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这里。”记者告诉他这叫“一见钟情”,皮姆非常兴奋,“就是,就是。”
事实上,像皮姆这样,迷上中国、迷上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因为奥运而了解中国,因为了解而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一股“中文热”正搭乘“奥运快车”向全世界蔓延。据统计,如今全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大约为4000万。有业内的培训机构人士甚至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产生50亿元的利润。
其实奥运是一个标志,对中文热起到了推动作用。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的日益强大,与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加,这才是一个大的背景。现在很多有形无形的东西隔开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接近,比如签证的困难等等,相信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些阻力会越来越小,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这个市场也将越来越大,这都源于中国文化的魅力。 ——北京汉通天下培训机构中文部负责人蓝春林
我的朋友奥运后想定居中国
现在这里机会很多
“我们是通过Internet相聚在中国。”在北京海淀区一个汉语培训班里,记者见到了皮姆和丽莎两个7月份才来北京的学生。当记者告诉丽莎,“Internet”翻译成中文叫“互联网”时,丽莎很兴奋,嘴里不停地用蹩脚的汉语说,“互联网互联网。”
丽莎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她之前曾是体操运动员,这次来北京看奥运会,却没有买到门票,“很不高兴,几乎要哭出来了。”皮姆的运气不错,买到了乒乓球赛的门票。“昨天刚看完,觉得太棒了。”皮姆说,他当时穿着有“我爱中国”红心字样的T恤,有很多中国美女和他照相。他们兴奋地喊“加油中国”。
谈起对中国的理解,皮姆和丽莎一板一眼地数着“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丽莎还拿出一张纸,画上一个小圆圈和一个大圆圈,并告诉记者,以前在美国的生活只是在一个小圆圈里,来到中国后就是个大世界,“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对很多东西都很好奇。”
丽莎告诉记者,刚开始学汉语有很多乐趣,但学到一定程度就很难了。“我现在就在这个位置上。所以感到好痛苦。”其实,丽莎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女孩,她自己也承认语言是她的强项。她不仅会英语还会俄语、泰语等好多种语言。“但是汉语最难学了,有太多的字。”丽莎说她周围有很多朋友想和她一起学汉语,但是她不能和他们在一个班级,因为自己的进步太快了,“和他们不在一个等级上。”
丽莎说,她现在有三个好朋友在中国,他们都是来看奥会的。奥运后有的想暂住一段时间,有的打算永久定居在中国。“因为现在中国有很多机会。”丽莎告诉记者,他们的培训班上有个来自JP摩根银行的同学,学汉语很努力,很看中现在中国的投资机会。与皮姆看上中国的未来不同,他们看中的是中国的现在。
简历上写“会汉语”
找工作变得很容易
和初涉汉语的皮姆、丽莎不同,53岁的尤里·宜刘新的汉语在外国人中,已经可以称作“专家级”了。在尤里看来,北京奥运带来“中文热”,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尤里告诉记者,现在学好汉语在国外很受欢迎,会很容易找工作。“如果你在简历上写会汉语,找工作会有很大的优势。因为能学好汉语说明你这个人至少很耐心、能吃苦。”尤里告诉记者,现在俄罗斯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汉语,奥运可以让学习汉语的人有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地道的俄罗斯人,人们很难把信息分类广告报纸《手递手》的创始人和尤里联系在一起。“我和员工沟通基本没有障碍。”尤利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从1972年就开始学汉语了,当时中俄关系并不是太好,来中国的机会又比较少,很多人选择的都是学印度语等,因为汉语太难学了。尤里后来把学汉语的经历写成“中国与我”交给《中国日报》,成功竞选为奥运火炬手。“一个半小时就写完了,一气呵成。当时真是没有想到(会成功),因为不是很喜欢运动,以为奥运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很爱中国。”尤里承认,最大的优势就是汉语比较好,“中国已经是我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我的工作。”尤里告诉记者,他的各个国家的亲戚朋友都非常支持他成为火炬手,并为此感到自豪。他们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奥运会。尤里说,看到这么多人关注中国,他比中国人还自豪。
说起开幕式,尤里告诉记者,“开幕式上的活字表演吸引了我。”尤里说,他当时还和女儿争执了起来。他女儿认为那是机器的,是用电脑制作的,尤里坚持认为是人做的,“一会果然有人出来了。”尤里介绍说,当时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都在看。开幕式过后,尤里的很多朋友很想来中国。他们问尤里通向中国的最好的钥匙是什么?尤里告诉他们,钥匙就是一门语言,要学好中文。
业内人士:汉语培训市场
最少能产生50亿元利润
奥运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则忙着学中文。这是接受采访的老外们达成的共识。
奥运村国际区里的汉语学习班,每天有数十名外国运动员或者其他人前来要求学几句汉语或者取个中文名字。比如“夺金”、“护国”等。“名字的确俗了点,但很受欢迎。”汉语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个想学“西班牙加油”的小伙子问他,“西班牙,是牙齿的牙么?”
据了解,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那一个个方块字和四声音调让他们非常头疼。但同时,有另一部分老外,他们的汉语比中国人说得都“地道”。刚刚结束的国际台举办的“我盼奥运”中文演讲大赛上,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肤色的人把汉语说得非常漂亮。比如俄罗斯的尤里·宜留新,来自缅甸的美女张美云。
他们之所以汉语说得如此好,或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或看中中国现在或者未来的机会。特别是随着奥运会的成功开幕,加入汉语学习潮流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全球兴起了汉语学习热。
有业内的培训机构人士甚至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能产生50亿元的利润。“无论这个数字是否足够准确,我都坚信它只会越来越大。”新东方中文部负责人孙畅告诉记者,因为目前这个市场几乎还未开发,随着奥运的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文化,想学中文。
因为奥运的契机,从2007年底就进入汉语培训市场的汉通天下培训机构在国外已有两个分部,美国和加拿大,其中文部负责人蓝春林分析道,“其实奥运只是一个标志,对中文热起到了推动作用,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的日益强大,与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加,这才是一个大的背景。”蓝春林表示,现在很多有形无形的东西隔开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接近,比如签证的困难等等,相信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些阻力会越来越小,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这个市场也将越来越大,这都源于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