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师资培训 | 华文教材 | 网上课堂 | 中华文化 | 寻根之旅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 基金会 | 华教社区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华教资讯 / 华教新闻
中国五千年文化惊艳世界 北京奥运会香飘四海
 
2008年08月29日
 


  当采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点燃“鸟巢”主火炬的刹那,孕育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便开始了与中华文明的亲密握手。百闻不如一享,北京奥运会期间,历经5000年深厚积淀的中国文化绽放着时代韵味的芬芳,环绕着四海宾朋。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北京奥运盛会展开的中国文化历史画卷,让世界惊艳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全面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国符号 无处不在

  “这里有很现代的设备,也有很古典的中国文化氛围。”来自以色列IBA广播公司的谢尔登说。任何一位走进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奥运记者,都会像谢尔登一样感受着扑面而来的中国风,比如身着旗袍的抚琴女子,中国传统刺绣、书法的现场表演……

  北京奥运会,触目皆是中国文化元素。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到被誉为“奥运史上最好的体育图标”的奥运会比赛项目“篆书写意”;从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金镶玉”奖牌、“祥云”火炬设计,到开幕式上令世界惊叹的恢宏中华文明长卷;从奥运门票上的祥云图案,到地铁站里用于装饰的青花瓷、刺绣等中国艺术元素……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将东方文化符号与西方审美结合起来,用国际化的语言把中国文化的魅力完美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中华5000年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是五洲宾朋抵达北京以来感受最强烈的元素之一。

  民间艺术 震撼老外

  奥运会开幕第二天,毛里求斯总统阿内罗德·贾格纳特偕夫人一行就出现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的民俗厅内。在陕西凤翔泥塑的展台前,总统夫人问:“这里有兔子的泥塑吗?按照中国的生肖,我属兔。”泥塑家胡新明欣然铺纸磨墨,几分钟挥就一幅生动活泼的小白兔绘画。总统夫人高兴笑纳并说将它带回国永远珍藏。

  北京奥运会期间,很多外国游客都被中国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吸引。剪纸、年画、风筝、刺绣、皮影戏……30个“祥云小屋”将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以及中国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一堂,艺术大师当场献技。参观者们,一边入神地观看,一边兴致勃勃地跟着学。

  著名钢琴家郎朗在奥运会期间连续接受了英国BBC、美国CNN、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电视台,以及《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泰晤士报》等的采访。“外国人总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流失,通过北京奥运会,他们的想法在改变。”

  演出展览 汇成艺海

  “那么多高难度动作,太让人惊叹了。他们的表演太美了。”来自英国的列姆夫妇,走出保利剧院后似乎仍“惊魂未定”,他们被中国杂技团的精品剧目《一品一三绝》深深震撼了。

  歌舞、戏剧、戏曲、杂技、音乐会、功夫剧;古代科技展、历史文物展、奥运文化展……从今年3月起,规模空前的奥运文化活动便拉开了帷幕,600多场演出及多项顶级展览,陆续登临北京各大剧场和博物馆,向世界展示内蕴深广的民族艺术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奥林匹克中心区的祥云剧场,也是一方大舞台。奥运期间,这里每天都举办一场文艺演出,全方位展示中国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特色。

  走在大街上,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热度。遍布京城的26个奥运文化广场,仅在奥运期间就接纳游客143万余人次。从北京天桥民俗、兰州太平鼓、藏戏、山西高台花鼓、宁夏花儿歌舞,到申城海派秧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家,表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一些文化广场还展示了各地风格迥异的传统灯会,让外国游客流连忘返。

  戏韵茶香 迷醉心扉

  掩映在假山碧水之间的恭王府大戏楼,昆曲《浮生六梦》传来婉转清丽的“水磨腔”,世界著名歌唱家弗莱明静静聆听、久久沉醉。

  昆曲的唯美精致让人惊叹,京剧的丝弦弹拨和抑扬唱腔同样让人迷恋。奥运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偕夫人安妮来到国家京剧院,《坐宫》和《闹龙宫》一文一武两段经典京剧,让他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断拍手叫好。

  北京各大戏场,犹如一个个巨大磁场,吸引着纷至沓来的外国游客。从梅兰芳大剧院到国家大剧院,从湖广会馆到恭王府古戏台,姹紫嫣红的京昆奇葩和地方戏曲轮番登台、争奇斗艳。在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皇家粮仓内,外国观众们先享“牡丹宴”,再看《牡丹亭》,不亦乐乎。赏戏之余,很多外国观众还悄悄溜到后台,看看演员们怎么上妆,啧啧称奇。

  戏韵茶香总相宜,久负盛名的老舍茶馆也是很多外国游客必选之地。京剧、魔术、糖人、折扇、功夫,浓郁的中国文化展示,让他们赞叹不已。有的游客出门也学着“店小二”拱手抱拳,说上一声“慢走,您呐!”二度造访的罗格夫人,与30多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夫人专程到此学沏中国茶。细品自己亲手冲泡的香茗,各个儿喜如孩童。

  名胜古迹 绽放华彩

  加拿大小伙子安德鲁来北京两个月了。奥运会开幕式中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让他印象深刻。朋友告诉他北京国子监有个孔庙,他第二天就赶去了那里。“我看了那里的英文介绍,孔夫子真是个伟大的人,回国了我要讲给朋友们听。”

  像安德鲁一样,一批批外国游客在北京可谓是“踏破铁鞋”。他们坐三轮车、游胡同,逛秀水、买丝绸,交朋友、学中文……而故宫、颐和园、天坛公园、八达岭长城等名胜古迹,更是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来自美国的迪文特夫妇说,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皇家园林堪称完美的建筑理念。“里面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很耐人寻味。”

  游客中不乏奥运贵宾。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颐和园参观游览留言中写道:“颐和园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杰作,相信中国和颐和园的将来都会更加辉煌。”丹麦王子游览天坛,最想看的就是普通市民晨练。唱歌、跳舞、拉二胡、写“地书”、抖空竹……这些在中国人眼里可能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恰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李红艳)

附件:
 
【来源: 北京日报】
 相关报道:


最新主题
最新群组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7-2008 www.hwj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07911号
中国华文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