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马华社民办学院新纪元学院申请独立大学失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发展评论文章说,期望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是华社数十年来的梦想,新院申办大学失败,基本上不是院方行政的错误,而是政治的错误。如果当院方学术高层在接待学术鉴定机构团队时,都得把一却有关中文的收在台底下;如果连中文系教学都得与马来文挂勾的话;如果连院方领导都认为只有英文才有出路的话;如果连家长及学生都认为用中文考学位没有出路的话,那我们还谈什么建立完整华文教育体系呢?
文章摘录如下:
有一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好几次我都在问自己一道问题:要在大马建立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完整教育体系,有没有可能落实呢?
很多华社领袖,尤其是办华教的人士,站在讲台上时,免不了就是一句: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教育体系……大家因此人云亦云,包括在报章上发表言论的作者,甚至是记者,都习惯用这样的词句:华社期盼能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
期望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确是华社数十年来的梦想;也正因为我们的华教先辈成功保住了华文小学及60所华文独中,让我们在90年代成功于南马、中马及北马申办三所华社民办非盈利私立学院后,下意识的把申办独立大学失败后重新燃起的希望寄托在这三所民办学院身上。
很多人都没有去问:何谓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如果以华小及独中的办学特色作为标准,即教学媒介语采用华文华语,校园内拥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则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专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是不是也应该一律采用华文华语教学呢?
换句话说,华社所办的三所大专院校,是否也应该是以母语教学,才足以称得上完整的华教体系呢?理论上好像应该是这样的。
可是实际上呢?我国的私立大专,不管是民办非盈利还是集团化的盈利高等学府,皆必须通过高教部属下的大马学术鉴定机构核准。从开课准证到资格认证,每一项目的批准都必须符合从课程、师资、设备等各方各面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难了解何以新纪元学院申大失败的其中两项学术要求是:多元文化的校园色彩不足,以及课程认证不多了。
另一个必须考量的是,在市场需求及国内家长学生因制度偏差而一般认为中文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即便是三所民办学府不顾官方制订的认证标准,一律以承办独中的方式办大专院校,则如何经营及维持将成为主要的问题。
当新院风波传出申大失败,董总怪罪院方行政不当时,我一直在想:董总如何定义其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董总各成员是否可以妥协接受符合大马学术鉴定机构要求而全面采用英文教学的方向?
新院申办大学失败,以及课程迟迟未获认证,基本上不是院方行政的错误,这是政治的错误。我认为,董总或号称华文教育维护者的人士们,应该做的是从更大的层面去纠正这种错误。
如果当院方学术高层在接待学术鉴定机构团队时,都得把一却有关中文的收在台底下;如果连中文系教学都得与马来文挂勾的话;如果连院方领导都认为只有英文才有出路的话;如果连家长及学生都认为用中文考学位没有出路的话,那我们还谈什么华社期盼能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专院校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呢?(黄妙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