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师资培训 | 华文教材 | 网上课堂 | 中华文化 | 寻根之旅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 基金会 | 华教社区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华教资讯 / 华教新闻
纽约学习中文热潮方兴未艾 华裔新生代补习忙
 
2008年11月26日
 

华侨中文学校校长黄炯常对中文教育贡献良多。(美国《世界日报》)


高年级学生在上中文课,17岁的翁秀雯(右),5岁开始学中文,目前已开始读宋词。(美国《世界日报》)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周日下午,10岁的黄舒靖坐在纽约华埠中文学校的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她已经在中文学校周末班上了5年中文课,平时在家与表姐表弟都用中文交谈。她的父母亲在长岛的洗衣店工作,虽然离曼哈顿很远,但每个周末都会送她来华埠上中文课。她一直记得父母亲告诉她“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她自己也非常喜欢中文。 

  在纽约地区,中文的学习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很多学生每天下午3时从市立学校下课后,就会到各中文学校或是小区服务机构开办的课后班,先做完学校的功课,然后开始学习中文。现在甚至很多公立学校都开办中文课程,例如史岱文森高中等,但因报名人数太多,很多学生因得不机会而失望。 

  学习中文热潮与中国和亚洲的快速发展有关。以前中国落后,对孩子们缺少吸引力,随着中国变强大,尤其是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令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孩子们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不仅华人年轻世代开始积极学中文,连一些西方人家庭也送子女来学中文。华侨中文学校学生陈裕民说:“中国的人口很多,中国是很重要的国家,以后很多人都会说中文,我也要会说。”很多学生也意识到前去中国寻发展的可能,例如17岁的黄思思很清楚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她知道会中文将来工作时就有机会可以由总公司派去中国。 

  学生学习中文由被动变得更主动。史岱文森高中的王艳娟表示,小时候父母让她学中文,她非常反感,等长大了才后悔,现在她自己花钱到中文学校去上课,而且不介意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一起学习,未来她想当亚裔小区的心理医生,认为语言学习非常重要。 

  于太太回顾10多年前让2个女儿学中文时,不得不通过买东西或带出去玩等方式“哄”她们上课,女儿们也不认为自己是华人,更讨厌周末不能出去玩还要上课。长大后,女儿常会被朋友问起这个中文单字怎么讲,那句话中文怎么念,她们不好意思说自己不会讲,开始有了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到了大学,两个女儿都选修了中文课,学习非常自觉,进步也非常快。 

  父母的推动是子女学习中文的一个主要原因,华人家长都希望子女回家乡见亲人时至少能沟通,走在路上或出门也能听得懂或找得到地方。所以有些家长在寒暑假时,会把子女送回故乡老家,或是参加一些当地的夏令营,以便接触中华文化。有的家长每周工作6天,在周日时也会利用唯一的一天休假送子女到中文学校上课。 

  中文本身的美也深深吸引着学生。17岁的翁秀雯从5岁开始上中文学校学中文,她很喜欢中国的历史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开始体会宋词“声声慢”传递的哀伤感觉。 

  老师的教学方式是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以前的中文教学比较呆板,学生的运用能力也不强。华侨中文学校校长黄炯常举例,以前有些学生宁可默写书上的内容,也不愿意口头背诵文章,理由是有些学生对于书上的字句利用形象记忆,可以准确地记住如何写下来每个字句,像画画一样把字句默写下来,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写出相当不错的书法作品,但是轮到中文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差远了。 

  这里出生长大的孩子语言思维方式已经是英文式,比如说中文日期以“年月日”为顺序,英语一般习惯用“月日年”的顺序,他们写出来的中文作文,其实是从英文构思的作文后翻译过来的,中文老师要大幅度修改。 

  在中文学校执教的赵老师表示,同一班上课的学生对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并不同。有的家长只是为子女找个保母,所以并不关心老师教得好不好,而有些家长却非常希望子女好好学习中文,还会检查功课,所以老师要不同对待每个学生。有的老师认为,要想子女学好中文,必须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配合才行。 

  双语教育专家徐边淑川表示,在美国教中文需要用美国的方式教,比如通过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不同的机会让学生接触中文,比如跳舞、唱歌、书法、下棋、打球、做手工艺等,这样既可以藉兴趣爱好来鼓励学生学中文,又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这种学习方式都获得学生的好评,不少中文学校或是双文教育已经开始引用。 

  徐边淑川也希望海外中文学校之间可做更多地交流,一起进步。据了解,大纽约地区的中文学校所用的教材并不一致,有的使用繁体教课书,有的已经使用简体教材。(刘爽) 

附件: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报道:


最新主题
最新群组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7-2008 www.hwj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07911号
中国华文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