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兼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主席傅海燕11月30日在“华校校史联合展”的“新马华教与华人历史”研讨会上宣布,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明年将推出“文化随意门”计划,每年资助20所中小学的2000名学生观赏跟华文有关的演出,每所参与的学校可获得3000元的津贴。
此外,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明年还将推展更多与学习华文有关的活动,如跟电台合作为理工学院和初级学院学生举办华文词曲创作比赛,以及加强华文幼教教师的培训。
在“文化随意门”计划下,参与的学校可以按照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的演出让学生观赏。傅海燕说,这些文化演出可包括相声、戏剧表演等;委员会目前还在筛选这20所学校。
她认为,中华文化不应只在书本上读到,而是生活上可以接触到的。“学生有机会到表演场地,通过对表演的欣赏和参与,将能潜移默化接受中华文化。”
华文词曲创作比赛则是针对不再修读华文的中学毕业生。傅海燕说,她发现很多华文成绩优异的中学生在升上理工学院或初级学院后都停止学习华文;委员会要通过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如词曲创作、歌唱比赛等来吸引他们在课余时间参与活动,希望再创80、90年代新谣受欢迎的那种风气。
至于学前教育,该委员会目前就在策划学前教育华文教师的教材和阅读材料以协助他们的教学工作,预计明年推出。委员会也计划每两年为学前教育华文教师举办讲座和工作坊,以及为家长举行对话会,提高讲英语的家长对华文教学的认识。傅海燕指出,4岁到6岁是小孩学习的关键年龄,如果孩子在那时候获得良好教育,有助于巩固基础。
近年来,华文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获得鼓励,选修高级华文的学生有增加的趋势,小六选修高级华文的人数从2004年的25%,增至近年的30%;中四选修高级华文的人数从2004年的19%,增至今年的27%。为培养华文精英的华文与特课程和双文化课程,每年也分别吸引超过200名和300名学生选修。2005年开办的双文化课程,其第一批学生也将在年底毕业。
傅海燕致词时说:“当前的华文教育,在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共同推动下,是一种新的样貌,一方面把视野放在新的全球格局上,重视华文的实用价值,提高新加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引导华族子弟传扬优秀的华族文化,在保持民族特性的同时,也积极融入本地多元民族文化,顺应我国整体发展的需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潘星华、知名报人韩山元,南洋理工大学的李元瑾副教授和游俊豪博士,在“新马华教与华人历史”研讨会,探讨了有关华文教育的一些课题,吸引了近600名公众出席。
在华侨中学举行的“华校校史联合展”在过去两天吸引了2000多名公众参观,并将在星期六(6日)结束。(王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