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尼《星洲日报》报道,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协调机构)辅导委员会常务主席杨健强表示,师资问题是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所面临的大难题。他希望通过举办讲座、座谈和培训,逐步解决现有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
“印度尼西亚目前更需要提高年轻一代教师的水平,以确保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事业推陈出新,后继有人。”
他是于3月29日第6次华语教学交流座谈会上如是表示。此座谈会由执教于雅加达、万登、万隆、井里汶等地的30名中国志愿者教师主讲。
杨健强说,举办该讲座会,不仅为中国志愿者教师,与印度尼西亚本地华语教师,提供了一次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还为开拓印度尼西亚华语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致力搞好华教
提高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素质总司官员布迪致辞中强调,印度尼西亚国民教育部,近年来非常重视华文教育事业,致力于搞好华文教学,提高华语教学水平。
“教育部对国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教师一视同仁、各种奖励政策是平等的。”
他还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提高华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慈育教育基金会代表,慈育大学中文系主任关楠,在致辞中表达了慈育大学热衷华文教育事业的信念,并介绍了此校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华语教学等相关工作。
协调机构教师志愿者工作处主任冯馨慧致辞时,则感谢来自中国的志愿者老师,千里迢迢,离开亲人,来到异国他乡,为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事业不辞劳苦,默默奉献,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交流座谈设5主题
华语教学交流座谈会设五个主题,分别由5组志愿者教师主讲。每一个主题都是各组成员集体智慧、教学经验的凝练和总结。
第一组的“中国地理知识介绍”,以生动的音像资料和妙趣横生的讲解,把参会人员的思绪陡然间带到了中国。
志愿者教师,带领大家“神游”了黄河、长江、长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及粗犷豪迈的黄土高原等地。
经过了第一组的“时空转换”,接下来第二组的“汉字教学技巧”,第3组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第4组的“茶文化”以及第5组的“谈汉语语言环境的创设”,加上志愿者教师们,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更使参会人员俨然置身中国,尽情地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与营养。
参加交流座谈会的华语教师人数近200人,最长者已年逾古稀,最年轻的刚刚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