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海外华文教育对师资的需求,暨南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外申请设立“华文教育”专业,并于2005年招收第一届学生。根据该专业显著的学科交叉和创新性特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大胆探索,制定实施了“分流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显著的培养效果。
华文教育专业的海外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传统的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囫囵吞枣”,这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暨大华文教育系经反复论证,确定了分流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按汉语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培养,A类HSK达中等C级以上,B类HSK介于初等B级及中等C级之间的学生;C类为未达HSK初等B级(含零起点)的学生。同一专业三套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同中有异,根据学生实际课程设置各有侧重,实行差异化培养。
分流教学模式的实施,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菜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近三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打破了“一刀切”的传统做法,受到学生欢迎,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次培养方案的同时,有余力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在暨南大学外招生中国诗文朗诵比赛中,华文教育系的三名同学分别获得特等、一等和三等奖;在首届广东省留学生中国文化艺术节中,华文教育系学生囊括包括诗歌朗诵、相声表演、汉语歌曲联唱等项目的特等、一等、二等奖;两名同学的08年广东省高考同题作文在《羊城晚报》发表,多篇学生习作在《广州华苑》,以及印尼、泰国等当地报刊杂志发表,在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华文教育系白•白格勒玛同学凭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进入决赛。
分流教学模式也得到海外华社及华文教育机构的充分肯定。暨南大学校领导在访问菲律宾华教中心时,菲律宾华教中心对华文教育系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主动为菲律宾的6名同学提供生活费。(暨南大学许文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