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开幕。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北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张文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岂之,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志民,广州市原市委书记、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欧初,广州市政协原主席、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开枝,广州市原副市长、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戴治国,广东省侨办副主任吴行赐,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暨南大学校长胡军、副校长纪宗安,以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50名专家学者等出席了论坛。
张文彬先生致开幕辞,他表示,这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国内比较复杂的形势下举行的,这促使我们以世界的眼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研究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这样一个祖国文化的问题。讨论应坚持和而不同、百家争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科学性进行研究,进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作出贡献。
胡军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联系和沟通全世界炎黄子孙,推动和谐社会建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海内外文史哲等各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和谐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与理论等主题展开讨论与研究,必将促使学术观点的相互碰撞,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理念的认识,增进海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之间的交往,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随后,香港浸会大学吴清辉校长作为嘉宾代表讲话,张岂之先生作了题为“关于‘和谐’理念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80余篇。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和谐理念,和谐文化与社会建设,区域文化、本土观念与和谐思想内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发起并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两岸四地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已先后在北京、香港、澳门、台湾成功举办了4次。论坛在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加强国际学术机构的交往与合作、增进国际友好和互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黎宇文 卢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