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寻根之旅 / 记者专访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瓜班” |
2010年10月09日 |
|
来自印尼东爪哇泗水市的新中汉语补习学校共选派出8人参加2008印度尼西亚华裔青少年汉语和中国文化冬令营活动。女生共4人,2人在舞蹈班学习,2人在武术班学习;男生共3人全部编入武术班学习,营员年龄在11至15岁之间。陈瑾琳女士担任领队。
一提到来自新中的营员们,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西瓜班”。因为这些孩子都非常爱吃西瓜,所以他们调皮地给自己的团队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
“西瓜班”的领队陈瑾琳女士,祖籍福建,现年57岁,在印尼从事华文教育事业多年。因为父母不会讲普通话,所以她平时在家都是用闽南语或印尼语与父母交流。但是,陈女士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学习中文,只不过那时是照着书本上的读,到初中以后才能够用中文进行表达。“平时我也会自学,比如看中文电视,不过我最喜欢看中文的小说。”陈领队如是说。除了在新中教书外,陈老师还是艾莉三语学校的一名汉语教师。她说:“汉语在印尼越来越受欢迎,在我们这个三语学校,每个班都一定会有当地的印尼人学习华语。他们都是在政府和家长的支持下来学习的,不管是华人家庭还是当地印尼人家庭,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会唱一首中文歌,会跳一支中国舞而感到开心,甚至感到非常地荣幸!”
谈到参加这次冬令营的感受时,陈领队遗憾地说:“在印尼有句话:‘找知识找到中国来’,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这次冬令营,我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回去我一定要教给印尼的孩子们,鼓励他们也来中国学习。其实,我们是在3个星期前才收到中国驻印尼领事馆发来的冬令营通知的,由于时间很紧迫,有些孩子因为家长出差等原因最终没能得到家长的允许,没能来中国,很可惜,只好让他们等下一次啦。”
在这个团队的营员中,有两位非常活泼可爱的小营员一直在争做“西瓜班”的班长,他们分别是陈汉参和林怡仲。这两个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汉语,尤其是陈汉参,从7岁起就一直跟着领队陈老师在新中汉语补习学校学习,至今已经有6年的汉语学习经历。“我的爸爸妈妈只会听读写,所以我在家不会和他们说汉语。可是我觉得我的汉语很好,因为我很聪明!” 自信满满的小汉参开玩笑地说道。随后,在记者问及为什么参加这次冬令营时,汉参先做了个鬼脸,又接着说:“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我自己也很想来中国看看,等我有钱了,我会再来中国的。”
比汉参大一岁的怡仲,平时是吃素的。尽管如此,他说他非常喜欢吃华文学院的炒菜和白饭,当然还有西瓜。他说这次冬令营,他交了很多顽皮的新朋友,还学习了中国的武术和剪纸等,很是开心。“我今后要做一名摄影师,用相机拍下中国美丽的风景。”
队伍中最小最可爱的营员陈恒达,是和两个姐姐陈钰晓、陈钰融一起来中国的。年仅11岁的他,已经学了3年的汉语,而且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中国了。“第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北京、上海,去那里走走看看,”小恒达瞪着大大的眼睛告诉记者,“但是我最喜欢广州,因为那“五只羊”的故事很有意思,“五只羊”的脖子很可爱。”听到和他本人一样可爱的回答,记者和周围的小营员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西瓜班”的孩子们应该算得上是这次冬令营中学习最认真的,尤其是“唱歌学汉语”的时候,他们都唱得有模有样,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上手工课的时候,他们嘴里也不忘记哼唱刚才学过的好听的中文歌曲。
回顾这几天冬令营的学习生活,营员们都非常开心。他们纷纷向记者表示很舍不得离开中国,一定要在剩下的一周时间里,继续认真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回到印尼后把自己在中国学到的武术、舞蹈、手工作品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让父母知道他们这次来中国是不虚此行的。
|
|
|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
相关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