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02-24 14:42:51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珠算是我国的重要文化科学遗产之一。算盘简单的结构中蕴含了精深的数学思想。中国珠算不仅以其独特的传统结构和算法口诀,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计算方式,也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古到今,珠算的象征符号常常出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雕刻等领域,甚至渗透到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遗憾的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珠算正在被我们所遗忘。早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已经取消了珠算,理由是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取消珠算教学可减负。

  珠算申遗成功,可带来的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屈指可数,更多的是保护一项传统文化。而通过“非遗”的推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回忆起,珠算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工具,它所蕴含的智慧与精神,也是非常宝贵的。

  《清明上河图》中绘有算盘

  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有多少年历史?是1800余年,还是2000多年?由于珠算史料极其缺乏,对此至今尚无定论。这种古老的计算方法,千余年时间在中国广为流传,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赖以成长的重要知识技能。

  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算盘有所不同。

  由游珠盘发展到穿档珠,算珠固定于档位上,就演化成了今日的算盘。

  穿档算盘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也有很多说法,其中一说与河北有关:有学者于1921年在河北省巨鹿县故城挖掘出北宋时因黄河改道泛滥而淹没的物品,其中有木质算盘珠一颗,直径2。11厘米,中间有穿档之孔,形态、大小均与现代算盘相似。

  有关珠算最有力的证据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近5。3米、宽0。25米的大图描绘了当时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生活情境,在药铺柜台上面有一把大算盘,经专家反复考证,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的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水浒传》一书中有神算子蒋敬,绘图中手托15档、7珠大算盘,也证明算盘在宋代即已普及,民间已广泛使用。

  值得指出的是,在元代中叶和元末的文学、戏剧作品中有提到珠算的。例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刘因在他的《静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关于算盘的五言绝诗;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把婢仆贬作算盘珠,要拨才动;《元曲选》“庞居上误放来生债”提到“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等等。文学、戏剧中用算盘珠作比喻,说明珠算盘已经比较流行,也说明它是比较时新的东西。因此可以认为,珠算出现在元代中叶,元末明初已经普遍应用了。

  算盘被称“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中国珠算使用的算盘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近两千年的历史,珠算逐渐成为遍及中国并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方法,珠算技能通过祖传家教、师徒传授、学校教学等方式世代相传,它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珠算协会提供的资料介绍:16世纪,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小规模的商铺,还是国家掌控的建筑、天文、金融、运输、海外贸易,珠算都是不可或缺的。

  公元1281年,中国开始使用一种新的历法,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天仅差26秒。

  现在音乐中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早在16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了记载,这是一项等比数列,要开12次方根获得,中国古代科学家能够完成这些精确计算,都利用了珠算。

  18世纪,中国珠算和西方数学有了第一次记录。欧洲的笔算、计算尺开始陆续传入中国,由于算盘携带方便,计算简单准确,所以中国人仍然钟情于算盘,不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算盘,而且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了珠算的课程。

  20世纪50至70年代,珠算协助计算机完成了中国当时许多重大科研课题的精确计算。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由于只有一台计算机,为了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出现了许多算盘高手在原子弹基地的食堂大厅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的着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予珠算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珠算蕴含坐标几何学的原理,是人类最早利用工具代替大脑进行复杂计算的例证,它的运算过程蕴含着数学发展的机械化思想。

  中国珠算协会的学术理论研究,也深刻揭示了珠算与计算机的一致性。相关书籍中有这样的描述:“电脑的基本原理与珠算一致;电脑系统与珠算系统相似;电脑与珠算语言对应;电脑与珠算在某些方法技巧上可以共享,在应用与教学中相得益彰。可以说珠算是形象化的电脑,电脑是武装以电子技术的珠算。”

  珠算口诀演变成成语、俚语

  常用的算盘以竹木为原料,四面边框和横梁把算珠成排并列固定。手把算珠拨到横梁两侧可以计数,也可完成加、减、乘、除、开方等各种复杂计算。

  要进行计算,则离不开珠算口诀。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现了用以数学计算的口诀,简单易记,朗朗上口。一个人可以不识字,但只要会珠算口诀,并不妨碍他成为一把计算好手。

  如今,珠算口诀在人们的记忆中早已远去,而由珠算口诀演变成的一些成语或俚语则依然常用。

  “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珠算斤两法口诀,始创于民国初年。是人们为了十六两一斤的秤在累计加、减计算时方便而创造发明了十六两为一斤的秤在换算成十两为一斤秤的珠算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做推卸干净的意思。“退”是“推”的谐音,有时就说成“推”。而这一口诀演变成俚语的意思则是不负责任,常说“这个人做事向来是一退六二五。”作家欧阳山《三家巷》中说,“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三下五除二”是珠算中最基本的加法口诀之一,本意是指加3,拨下上珠5,拨去下珠2。由于古时借助于简单、易记的口诀,人们可在算盘上进行一系列运算,因而“三下五除二”这条基本口诀便产生了“迅速、便捷”的意思。例:“他一鼓作气地坐起来,三下五除二地穿上衣裤。”(老舍《赵子曰·第三》)

  “不管三七二十一”,本为珠算乘法的口诀,借比喻为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三一三十一”,珠算除法口诀之一,后借用平均分配为三之意。《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写着:他原想着这是点外财儿,……不料给当面抖亮了,也只得三一三十一,合那两个,每人六百六十六的平分。”

  “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1/2=0。5的意思,借指双方平分。例:“你们好好地把我送出城去,咱们二一添作五,你们一半,我一半,好不好?”(老舍《神拳·第四幕》)

  “九九归一”,是珠算的一句乘法口诀,引申为绕了不少圈子,最后还了原或归根结底的意思,也说九九归原。但却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螺旋式前进和发展的运动过程,体现了人类对一切事物发展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西游记》有云:“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算盘的意思是比喻计划、打算。如果在“算盘”前加上“小”字,组成“小算盘”时,则是比喻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所做的打算;贪财逐利者,人称“铁算盘”;形容当家理财搞得好,珠算技术高超的人也称“铁算盘”;老出坏主意,人称“鬼算盘”;设谋定计,叫“盘算”;“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盘算一世穷”,这是算盘文化在哲理上的典型范例。

  算盘谜语你知道多少

  “天运人工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这是《红楼梦》中贾迎春为算盘所做的谜语。

  算盘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往今来,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算盘的谜语。

  用算盘做喻体既形象又生动。以珍珠比喻算盘的谜语有,“方框串珍珠,千万它能数,快快掌握它,实在有用处。”

  “长长方方一只盘,冰糖葫芦几十串,生来喜欢别人打,加减乘除都方便。”用冰糖葫芦比喻算杆和算珠。

  “竹为栏杆木为城,里面埋伏无数兵,不怕周瑜千钉计,只怕南门诸孔明。”用方城里的兵比喻算珠。

  “木制栏杆竹做苡,家中藏有百个兵,有朝一日文书到,忙得五指乱点弄。”谜语中既有算盘的具象,又有打算盘的场景,堪称谜坛精品。

  “远看一部书,近看一窗竹,有人猜得着,再读十年书”;“木头方块,珠子成串上,加减乘除,全都会算”;“四角方方一块田,一种五谷不种棉,不种瓜豆不种菜,单种荸荠万万千”……谜语的语言简练,颇显人类智慧。据《燕赵都市报》

  珠算故事 >>

  长征里程数用算盘算出

  算盘虽小,却在国家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演绎出了一幕幕伟大的传奇历史。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中国只有一台计算机,全国有很多重要部门要用。为了成万上亿个数据,科学家们经常用算盘算到深夜,他们用算盘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从而创造了世界上伟大的奇迹。

  我们都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它并不是按照地图上一个省、一个省的行程相加计算的,而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文化的干部的日记中的记录,用算盘计算出来的。长征是在当时条件非常艰辛的情况下进行的: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头顶有敌机的轰炸,大小战斗不断,几乎每天打一仗,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经常改变,因此,是不能按照地图的标识来计算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的。当时红一方面军的几名干部在长征途中记了日记,内容包括气候怎样、走到哪里、走了多少路、打了几仗、伤亡多少、消耗了多少弹药等。长征结束后,根据这些日记,用算盘算出长征的路程。

  1959年,中国走上了独立研发核潜艇的道路,成千上万个数据就是用算盘、计算尺一个个算出来的。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试航,1974年8月1日,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正式使用。

  我国在设计、制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当时解决大量复杂数学运算难题的有力工具,也是中国古老的算盘。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当时解决大量数学运算难题的有力工具,也是中国古老的算盘……


华文教材
教材下载
要闻推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