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师资培训 | 华文教材 | 网上课堂 | 中华文化 | 寻根之旅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 基金会 | 华教社区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教学素材 / 综合
历史悠久的官庄桑皮纸
 
2010年01月05日
 
  安徽省潜山北部的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境内的最高峰。官庄镇坐落在金紫山下的盆地中央。

  跨过清嘉庆二十一年营建的石板桥,在一棵几人合抱的银杏树下,50多岁的余春文领着我们参观余氏宗祠“德馨庄”。房屋有些破败,但基本形制没变。“皇清乾隆五十五年戊九月吉日”乾隆敕授的恩旨“五世同堂”的碑刻,仍嵌在大门正面的墙上。它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祖上余文章五世同堂,500多号人和谐相处的家史。那时,余家吃饭得鸣锣为号。

  官庄香山寺,山径幽静,林木恣肆,秀石玲珑,透着一种清雅气息。香山寺东侧寮房安置一口巨钟,高3.2米,圆口周长6.73米,钟体铸有捐资者的姓名,由于捐资者逾万,故称“万名钟”。每天凌晨4时、晚上9时,正值万籁俱静时,钟声抑扬回荡,山谷共鸣,生发出“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而此刻的香山寺殿堂楼阁与远近民居浑然一体,袅袅炊烟徐徐升腾,更增加了古镇的神秘感。

  官庄人最自豪的,还是官庄桑皮纸在故宫修复倦勤斋通景画时派上了用场。官庄生产的桑皮纸始于汉末,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因而又称“汉皮纸”。这种纸不断裂,不褪色,防虫蛀,无毒性,吸水性强。看上去白滑细嫩,用手触摸软柔柔的,使劲拉拽也拉不断,一松手又平复如初。原料是来自官庄、黄柏一带野生的三桠树,且必须在每年的惊蛰之后、清明之前砍伐。

  在简陋的桑皮纸手工作坊里,造纸师傅指着一些原始生产工具,向我们介绍生产流程:剥去树皮、出青、晒干、切选、浸泡、蒸煮、中选、腌料、洗涤、踏揉,再洗涤、精选、舂料、压平、踏料、下槽、耘槽、抄纸、湿压、牵纸、晾晒、收边、整理。从剥树皮到成品纸,要经过20多道工序,时间跨度3个月,复杂程度不言而喻。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马虎不得,有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只见两位师傅用竹丝编制而成的细如毛发的捞纸帘,在纸槽里捞纸。捞纸帘左右晃动,不一会儿就出来一张纸。真是神了。

  2002年,故宫倦勤斋通景画抢修工程急需用背纸,主持修缮的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专家主张用韩国高丽纸,中国专家推荐官庄桑皮纸。后来专家们先后八次到官庄考察,经过反复检测,确定桑皮纸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如今,桑皮纸生产工艺已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夕阳里,古老而又年轻的官庄,闪耀着谜一般的魅力。

附件: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报道:


最新主题
最新群组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7-2008 www.hwj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07911号
中国华文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