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新加坡13所小学的30多名教师去年编写并出版了校本教材《18度空间》第一到第六册,供该国小一小二学生使用。该教材没有在市场上销售,然而截至去年底,已售出超过5000本,前三册也已进入第二版。
这支由新加坡芽笼美以美小学华文教师发起的工作小组在2006年就开始筹划该校本教材,这群教师的工作可追溯至“心纳华文”(CINUX)教学小组。领导工作小组的芽笼美以美小学母语部主任徐秀卿、华文教师尹剑和特级教师周凤儿指出,他们当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差,但市场上却缺少适合小学生和具本地色彩的读物,因此决定动手设计和编写教材,帮助学生从小一就开始巩固写作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来,工作小组几乎每周六都相聚讨论、编写教材和配合教材的活动,尽管教学工作繁重,他们仍然不计酬劳地进行这个额外工作,还设计配合《18度空间》的活动纸,上载到他们的网站免费给教师下载。
这支工作队伍的规模还在扩大中,参与的教师从11所学校,增加到来自东南西北区的13所学校,成员从刚执教鞭的年轻教师到退休教师都有。
内容包括儿歌、故事等
《18度空间》第一到第六册的内容包括儿歌、短篇故事、小活动等,图文并茂的文章标上汉语拼音,并且附上英文词汇的词典,让从一年级就学习汉语拼音的学生独立阅读,以及通过亲子活动学习数量词、句式、复句等,扩大词库和增强语感。
该校本教材还受到一些不喜欢学华文的学生欢迎。新加坡北源小学教师黄明开指出,几名以前华文不及格的小四学生,原本很抗拒学习华文,但是对这个教材爱不释手,还积极借阅二年级程度的《18度空间》,培养了阅读能力。工作小组的几名受访教师也指出,学生们对教材感兴趣,在教师还未导读篇章时,不少学生会先主动阅读。
本土化的故事是吸引一些小学生阅读《18度空间》的原因之一。芽笼美以美小学一年级生7岁的冯心韵就说,她最喜欢第一册的文章《别打我了》,她还能滔滔不绝地告诉记者,这是小学生小明调皮地告诉父亲他听写考了零分,反而不必被处罚的故事。
冯心韵的同学莫林潘(印尼籍)则喜欢每次完成亲子活动,能剪出和组合装备部分图案。莫林潘虽然学习华文不久,但是通过与同学一起利用该教材学习,已能认识一些汉字。
鼓励小学教师设计教材
新加坡教育部在2007年为小学一二年级推出校本课程,要教师自行设计20%到30%的教学内容。各校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水平,配合时事、兴趣、环境,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推行校本课程是为了给予学校开拓多元化课程的空间。现代社会趋向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可是国家制定的课程面对的是新加坡全国不同类型学校的综合需求,无法有效顾及个别学校的差异。
芽笼美以美小学改革华文教材
“心纳华文”获热烈反应
早在2003年,芽笼美以美小学的华文教师周凤儿、尹剑和徐秀卿便发现华文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师主要在课堂上讲解词语,学生对华文的兴趣低弱,甚至还痛恨华文。为此,这三名华文教师于是着手进行小学华文教学整体改革计划,在课堂上加入更多活动,推行小组活动和给予奖励制度,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习华语。
这个自动自发成立的小组后来把该计划改名为“心纳华文”(CINUX),设立了网站,把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上载,供其他学校的华文教师免费下载。
心纳教学模式吸引了更多华文教师采用,目前有1200多人登记成为网站用户。小组人数也逐渐壮大,除了编写《18度空间》,还继续编写教学活动。(王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