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师资培训 | 华文教材 | 网上课堂 | 中华文化 | 寻根之旅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 基金会 | 华教社区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华教资讯 / 华教新闻
《联合早报》:加强华语字词规范利于文化传承
 
2009年06月16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6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应该有组织地规范语言文字与词汇语法,在造出新字、新词的同时,能够加以规范化。同时,学校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的发音、咬字、用词等方面是否出现偏差或谬误。文章认为,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新加坡本地的华文华语水平,还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华语文与文化的传承,并增加认同感。

  文章摘要如下:

  在一些巴士车站、地铁站、大专学府等的布告栏上能够普遍看到(新加坡)推广华语理事会为讲华语运动所制作的“华文谁怕谁”广告。中文字丰富多彩,也很有趣,像“囧”字,是人们少见的。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华文字与词的认识。

  所谓“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本地人所用的华语,有的参杂方言,有的参杂英语,使到我们的新词汇普遍增加。

  如“酷”字,本来的字没“个性爽朗”的意思,而音译英文的cool,此字就附带着表示“个性爽朗”的意思了。

  还有,有些词如“锁匙”,“看有”、“看没有”之类不规范的华语时而听闻。把“小的桶”或“漱口杯”在华语里说成福建话的“共”也是如此。

  再者,我发现一些年轻人很喜欢将“这样”说成“酱”。由于现代的手机能够用华文来发简讯,因此为了书写简讯的快捷,便将这两个字的音合起来,借“酱”来表示“这样”。

  离谱的是,有学生在作文里用这类“缩写字”。就算要精简化,也不可容许学生随便乱用文字啊!

  当然,本地的一些语言是没得用中文字来书写的。如“pomp pomp”表示冲凉,“shih shih”表示小解等,不仅是儿语,许多源自马来语、英语、方言的字词也没有规范的华文来记录,我们不能够随便找个借音字来取而代之。除非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字,如“酷”字,我们才能够在书写中运用此字。

  我觉得,(新加坡)本地应该有个机构,有组织地规范本地的语言文字与词汇语法。在造出新字、新词的同时,能够加以规范化。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华文华语的水平。

  另外,在学校,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的发音、咬字、用词等方面是否出现偏差或谬误。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听、说、读、写,但具体来说,应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在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中,才能深入了解中华语文与文化的传承,并增加认同感。(萧国荣) 

附件:
 
【来源: 中国侨网】
 相关报道:

·《联合早报》:学习华文不要忽略错别字现象
·新加坡《联合早报》:考好华语不等于学好华语
·《联合早报》:中文走向国际呼唤汉字"规范化"
·新加坡《联合早报》:学华文首先从家里开始
·《联合早报》:调整语文政策 华文不能"松绑"

最新主题
最新群组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7-2008 www.hwj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07911号
中国华文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