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教资讯 | 师资培训 | 华文教材 | 网上课堂 | 中华文化 | 寻根之旅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 基金会 | 华教社区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华教资讯 / 华教新闻
新加坡华文教师:让孩子在华文环境中自由学习
 
2009年12月03日
 
  我在一所中学担任了七年的华文老师,教过以华文为第三语文的非华族学生。这些学生当中,有几位的华文学得相当好,学了四年以后,不但能听能说,还能靠着查词典写两百字以上语法正确、语句通顺的作文。这几位学生上了初级学院以后原本还想继续修读第三语文,可惜学校没有开办这样的课程,只好作罢,但是至今仍然喜欢观赏华语连续剧。我的一名德国籍补习学生今年十岁,因为兴趣而学第三语文华语,学了约四年,也是简单的听说读写不成问题。 

  完成了学前教育硕士课程以后,我目前在一所国际幼儿园当华文老师。我这些四岁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来自双语家庭,来到学校学英语已经是第三语言了,再加上华语,就是四种语言。一年半下来,其中华文学得最好的是韩国和希腊学生。其他的学生对于华文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能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指示和词汇一般都能听懂,虽然常常以英语回答我的问题,但通常都是正确的回应。这些学生回家以后,最喜欢唱华语儿歌,有时还会冒出几句华语。

  当幼儿园老师的初期,见到学生们已经讲两三种语言,我有点担心再给他们教华语,是否会造成他们语码混淆,害得他们连自己的母语都说不好。带着这份担忧,我阅读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结果发现不少早期的研究报告确实认为第二语言会对第一语言造成干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二十年的研究报告更倾向于肯定幼儿从小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做法,并认为幼儿年纪越小,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障碍会大大地减少。此外,能够有多过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一个概念,使双语使用者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也是幼儿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好处。

  1991年被《新闻周刊》誉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前教育瑞吉欧教育理念创办人马拉古兹认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教师其次,环境则是第三位老师。家长和教师在华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已经被广泛地讨论,这里我想谈谈“环境”这位老师的角色。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过于刻意营造更多华文的“气氛”,因为新加坡已经有了相当足够的华语华文的环境,举目看见广告牌,低头观赏华语连续剧;竖起耳朵四处有人讲华语,扭开收音机有周杰伦、林俊杰;还有图画书、漫画、小说,以及免费的双语报纸。在这种华语华文无处不在的环境里,说华文难学,扪心自问:是不能,还是不肯?

  当我们以为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学华语的当儿,我们是否认真聆听过这些年轻人的真正观点?还是我们一厢情愿地将一小撮人的想法归纳为普遍现象?Dixon, L. Q.(2005年)在一篇以英文撰写的,针对新加坡双语政策作出的研究报告的结果令我感到惊讶。在中学任教的那七年,我一直以为年轻新加坡人倾向于使用英语,但是该份2005年的报告却显示,年轻新加坡人在许多场合都愿意使用母语。我尚未接触到最新的报告,不过我相信四年之内,年轻人的用语习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近我就在一个场合遇见了一个以前教过的理科班学生,目前就读于初级学院。当我问他大学想要报读什么科目的时候,他居然说中文系。见我满脸的惊讶,该名学生赶紧认真地跟我说是真的,并说他当年喜欢数理科,对华文有点排斥,但后来渐渐喜欢上华文的美,所以上大学后想要继续接触中文。

  众所周知,欧洲人一般都能流利地掌握至少两三种语言。当然,我们可以辩论拼音文字系统比较容易掌握,不像华文这种表意文字那么难学。正因为如此,身为华人,身处新加坡,我们已经占了天时地利的优势,只要继续提供学习华文的环境,让孩子和学习其他难学的数学、物理、历史等科目一样,自自然然地学习华文,尽力而为,考得好考不好看个人造化。这样,华文学不好的学生不至于说:”I hate Chinese”,华文学得好的学生也可继续去追求‘华文的美’。这样,不是很好吗?(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符婉月,作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附件: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相关报道:

·新加坡小学生参加《弟子规》营 学习华文晓孝道
·新加坡教育界完善读报教育计划 学生轻松学华文
·华教专家学者:许多华语词汇含义字典上没有
·港大教授:新加坡华语教育应更广泛使用差异教学

最新主题
最新群组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7-2008 www.hwj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07911号
中国华文教育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