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当今华文教师的处境,和当年华校里英文教师的处境颇为相似。在讲华语的学校大环境中,不管英文教师有多本事,多有献身精神,多有创意,多懂得循循善诱,其结果都是大部分学生学不好英文。
在那个时代,学校里的双语教育还面对方言的障碍,绝大多数学生是进了小一才开始学华语和英语。这主要是因为一般华族家庭仍然以方言为主要用语。方言在那个时候,是大多数华人的母语。
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1979年讲华语运动开始推行后,华语迅速取代方言。然而,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好景不长,华语并没有守住家庭这道最重要的语文防线。英语现在成了新加坡60%华族小一生的主要家庭用语。这个趋势,看来殊难逆转。因为,大多数新加坡年轻家长都习惯了以英语相互沟通,缺乏在家里为孩子营造双语环境的意识。社会大环境也导致人们把英语放在首要位置,我们常常在公共场合看到不仅父母和子女讲英语,不少祖父母也追着孙子孙女讲破碎的英语,可为证。
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大环境里,教学法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让家长们会错意,以为调整了华文华语的教学法,他们的孩子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学好母语。
关于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已经观察到了。楚国的大夫要孩子学齐国(北方)话,即便请来了一个齐国教师在家中天天补习,也敌不过他周遭的楚语环境,即使天天拿着藤条逼他学也学不好。如果那个时候有电脑,情况或许会好一点吧。但相信也难以出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