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叙利亚的日子
2012年10月08日 08:27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地理位置特殊而敏感,且比较封闭,但近年来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往来不断增多,“汉语热”在叙利亚迅速兴起。我曾受国家汉办派遣,前往该国最著名的综合公立大学——大马士革大学教授汉语。 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大学校长瓦伊勒博士为汉语课一路开设绿灯。学校在叙利亚主要报刊上为汉语课刊登广告,叙利亚卫视专门前来拍摄汉语教学的纪录短片,并于黄金时段在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引起了叙利亚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是首次在叙利亚开办正规的、面向社会各界的汉语教学班,所以前来学习的人十分踊跃,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律师、医生、教师、公司职员、大学和中学学生、私营业主、普通工人,还有叙利亚外交部工作人员以及家庭妇女、退休人员等等。还有一些其他国家驻叙利亚使馆外交人员的家属以及在叙利亚工作或留学的外国人也闻讯前来报名。年龄最大的学生已近七旬,最小的则刚刚小学毕业。甚至一些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也到学校来给他们的孩子报名,希望能让孩子从小学习汉语。 开课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总有几个中年学生迟到,而且进教室时还满头大汗,一脸焦急的样子。后来我了解到,原来他们的家不在大马士革市,而是在距大马士革较远的外省市,为了来上一次课,要坐四五个小时的长途汽车,非常辛苦。下课后再赶回家,第二天还得上班。他们的学习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我,此后,我每每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他们补讲没有听到的内容。 阿拉伯有一句格言“求学哪怕远在中国”。以前因为比较封闭,叙利亚人对中国了解甚少。现在,中叙两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叙利亚民众希望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热情由此迸发。照片右边的那位长者,是位年近七旬已退休的大学教授。他说,他会好几种外语,唯独不会汉语。汉语对他来说十分神秘而神奇,现在终于有机会学习和了解汉语,他感到机会难得,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来了解中国的文化。 叙利亚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不但自己勤奋学习,而且还把学到的知识教授给他们的亲朋好友。在叙利亚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近一年间,我在路上或者市场上,经常能遇到用汉语“你好”和我打招呼的叙利亚朋友。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了解中国,进一步增进中叙两国的友好关系,除了课堂教学外,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中国有关的文化活动,如:观看中国电影、参观中国大使馆举办的《香港回归十周年》、《迎北京奥运》、《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国民间艺术展》,参加中国电影周、观看中国各种文艺表演等。这些活动在叙利亚民众中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肖积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