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国侨办送教葡萄牙 教师感言多
2013年06月04日 16:39

  5月19日国侨办“走出去”师资培训在里斯本中文学校开班,参加者不仅仅是里斯本中文学校的老师,还有各个华文学校、幼儿园的老师以及热爱华文教育事业的外国朋友。 短短一天的学习,紧凑而又有序,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无论是授课专家还是听课的华文教师都有不同的感受。

  徐坚教授(广东中山大学):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希望通过交流我们能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透过物质透过视觉来看中国文明。来的时候还在担心大家是否能接受这些东西,现在觉得老师们还是很有兴趣的,而且大家互动的也很好,感到非常欣慰。

  赵旋老师(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周六上午去参观了里斯本中文学校,感觉孩子的课堂常规非常好,学生会听课,很容易就听出老师讲课的重点,懂得举一反三。从课本的编辑上看出学生的中文程度一定比较高。

  王珊(里斯本中文学校1年级老师):讲师团的老师们从中国汉字的起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延伸到华文教育,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教学实例相结合,生动的讲述了他们的故事。首先,我感受到了国务院侨办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对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普及感到由衷的自豪。其次,通过几位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国文化和华文教育的密切相关性,以及‘文本解读’和‘课堂预案’对诠释一篇课文的重要性。在培训的最后,我们中文学校的老师们也当了一次‘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剪纸和中国结的制作,真切的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品味这些老师的‘故事’,把中国的文化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们增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余思静(里斯本中文学校幼儿班老师):非常幸运参加了教师培训。在听完徐坚教授的课后,我就觉得一些泥土石头的艺术妙不可言。在听完赵旋老师的课后,我是深深地被感动,其实一个老师不但要上好课,更要用心的来爱自己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老师,他就一定能学好课。在上朱倩欣老师的课,是非常有意思的手工课,我们自己动手做了团花染色剪纸和吉祥结,我们都学得不亦乐乎。我们要取其精华,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

  吴明宇(里斯本中文学校“基础中文”课老师):说起考古学,我的联想总不外乎残缺不全的骨头片片、奇形怪状的石头块块,上面刻着些难解又说不上什么美感的图案或文字。徐坚教授的课向我们展现了其中蕴含的我们祖先的精神世界,使这些实物赋有了意义和美感,也让我第一次从中国上古史的视角接触到了对我并不完全陌生的萨满文化。徐教授运用他所精通的西方艺术和社会人类学对我们讲解史前的中国,让我享受到了聆听一位博学者“东拉西扯”的乐趣。

  曾繁祥(里斯本中文学校学前班老师):周日来自中国的几位老师给我们上了三节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培训课。作为在海外的中文老师,相对中国的中文老师我们确实还有很多不懂不足需要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在小孩子启蒙教育以及心理认知上面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中国来的老师在教学经验上无疑是比我们要丰富太多,但是我觉得,把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和需求,有时他们的建议和经验不一定就会适应于在国外生活的小孩子,毕竟大的成长环境是影响一个人类心理和生理最关键的因素。但是综合来说,我还是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面丰富了自己对于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学到了很多在和学生们相处中的一些技巧。

  曲贵伟(里斯本中文学校8年级老师):关于赵璇老师的课,听了以后感觉很好,该教师的课言之有物,思路清晰,教学经验十分丰富,教学理念也很先进,尤其是在教书育人方面十分值得我学习。听了她的课以后,我感觉我的工作做的很不够,以后要在与学生沟通方面要努力改善和加强。

  夏雨栅(里斯本中文学校“快乐汉语”课老师):赵璇老师的讲课精彩非凡,教会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活跃课堂不照本宣科。朱倩欣老师的中国传统工艺课对我们对外汉语老师很是受用,我们对外汉语老师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上借鉴此课,丰富课堂内容。

  唐頔(里斯本中文学校2、3年级老师):听了赵璇老师的课,我感到受益良多。不仅能够启发我们冲破现有思维,积极思考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对如何因材施教有了更多的启迪。

  周忆倩(里斯本中文学校7年级老师):教学相长,学教相协。沟通交流,别有洞天。

  孙明晖(里斯本中文学校1-4年级老师):我个人觉得以后如果再搞这样的活动,是否可以让国内的老师与我们的老师先沟通一下,我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请国内的老师给我们指导,让国内的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这样对我们的帮助提高也会更加有效。

  还有,由于时间宝贵,给我们讲的中国文化越精髓越好,越深入浅出越好,字字句句都是金最好,这样我们再给孩子们传承下去才更有益于他们消化吸收。手工课很好玩,希望以后能像这次一样选些比较有趣味的。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