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放情匡山蠡水间
2013年09月05日 14:22

  ——2013年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教师研习英国班”纪行

  吴惠萍

  “我真的想作为一个游子,去沉浸、去流连大美九江;

  我真的喜欢作为一个游子,沉溺在浔阳的每一个故事……”

  赴九江游学的华文教师,一定还记得这个诗句吧,这是我们在九江研习期间,一起观看的大型音舞诗画剧《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台词。我们至今仍为剧中的内容而感动,她牵动了我们的情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由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协助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为期19天的2013年“华文教育教师研习英国班”于7月28日在江西南昌拉开帷幕,到8月15日结束。整个活动跨越了南昌、九江、牯岭、景德镇、婺源五个城镇,内容包括讲座、研习、参观、游览。教游合一,丰富多彩。

  参加此次培训的近30名英国教师,受到了国务院侨办九江学院培训基地的热情接待。在九江的每一天,我们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并真切地感受了浔阳,这个“真儒过化”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19 天里,我们踏破铁鞋,放情于匡山蠡水,人间天堂!

  牵魂梦 探古寻幽觅诗魂

  兴中华 革命摇篮话教育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鄱阳湖岸边的膏田沃土,孕育了陶渊明这样的伟大诗人,也滋养了周敦颐、朱熹这样的文学巨匠,更有一大批像王勃、李白、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这样的文人雅士,接踵而至,留下了千古绝唱。我们这些海外华人的江西之旅,就是一个寻梦之旅,寻根之旅。

  在研习班开班的第一天,大家就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藤王阁,凭栏远眺浩淼的鄱阳湖,湖水清澈、鱼帆点点、众鸟高飞。再现了唐代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触景生情,大家更唏嘘感叹这位“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诗人,能在逆境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开班仪式上,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的伍善雄会长强调指出:江西南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先烈对教育寄予很大的期望,教育可以救国、立国、兴国。从孙中山那时开始,中国的先烈们就前仆后继,始终在寻求一条教育救国之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中国经济腾飞,靠的也是教育科技。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华侨,要继承革命的传统,弘扬中华文化,把这次“游学”之旅,当成一次“取经”之旅,探索之旅。他鼓舞华人社会一起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为“中国梦”而奋斗。

  战酷暑 挥汗如雨读书忙

  学技艺 能文能武显身手

  8月的九江,遇到了40年不遇的罕见高温。但比天气更炎热的是华文教师对学习祖国文化的热情。

  大家放弃了暑假的休息时间,刚刚走下了英国的讲台,就万里迢迢、风尘仆仆地回到了祖国,背起书包,重温了一回20 多年前的“大学梦”。

  这是一群非同寻常的“学生”,平均年龄40岁以上,最大的71岁,多数都有10年以上的教龄。但大家把这次研习当做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书声琅琅。师生相互答疑问难,观点、思想相互激荡。

  此时此刻,我翻看着一页页厚厚的课堂笔记,九江学院教师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怎能忘记呢,教《文化概说》的郑老师,谈古论今,妙语连珠,把中国文化的历史梳理得条清理晰,常常在“跑题”之处现真知灼见。

  教《国学概说》的柯老师,竟能把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大学》、《论语》、《战国策》等经史子集,用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讲出来,真让人过“耳”不忘!

  教《华文教学法》的陶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国内最前沿的华文教学法进行现场演示,真是解了海外华文教师的“燃眉之急”,我们完全可以“现买现卖”,回去就用!

  还有讲《PPT制作》的蒋老师、《有声语言表达》的王老师、《汉语教学》的江老师……他们的讲座如丝丝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掌握了传统技能。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书法艺术能为华文教学锦上添花。就此,九江学院为我们请来了书法大师崔老师,他从笔法、结构、章法入手,示范演练,并现场挥毫泼墨,那雄浑大气、力透纸背的书法,引来我们啧啧的称赞!

  教室里还走来了民间剪纸艺术家谷老师,他潜心专研儿童剪纸25年。他的剪纸简单易学。在谷老师的点拨下,我们很快就学了“两手”,什么娃娃脸,红双喜,十二生肖……这些剪纸都是寓教于乐的“秘密武器”。

  中华茶艺博大精深,曾获得茶艺大赛金奖的吴老师,用诗意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茶道的精神,以茶为媒,达到心灵深处的内省,个人修养的提升。她身穿旗袍,还为我们娴熟地演示了中华茶艺功夫。

  此外,每天清晨我们还“闻鸡起武”,跟着出身武术世家的黄老师,练起了太极拳。什么“白鹤亮翅” ,“野马分鬃”,大家练得有模有样,俨然一个“武林高手”。

  攀高峰 跃上葱茏四百旋

   访书院  缕缕心香撼人心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陶醉在名山名湖名江的怀抱里,庐山的崇山峻岭,留下了我们攀援赏秀的踪迹;浔阳江的波涛留下了我们的身影,鄱阳湖的碧波有我们唱和的歌声……

  记得登庐山那天早上,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识庐山真面目”是我们20多年来的梦想,紧张的是,3000多级的台阶等待我们的攀援。体力能行吗?71岁的何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她充满信心地说:只要我们大家互相鼓励,力争上游,就一定能看到“无限风光”。在何老师的带动下,大家纷纷买来了登山的拐杖,带上了充足的矿泉水,沿着崎岖的山路出发了。

  人在山中走,宛如云里行。一路上真是风光无限,我们看到了万千秀色的锦绣谷;缓步前行,隐约可见朱元璋与陈友谅追逐的“天桥",惊险绝伦;再继续登攀,就是那了仙人洞了,据说,它是道教仙人吕洞宾修道成仙的地方,置身仙人洞,还真有一种“羽化而登仙”之感;最后,我们终于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山顶,只见一颗苍松迎风而立,这就是庐山著名的迎客松。毛泽东曾在这里写下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风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大家沉浸在诗的神韵中,并为登上险峰而欢呼。

  听导游说,庐山“三叠泉”瀑布的景最美,路最陡。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大考验!但是有了第一天登险峰的经验,大家还是信心满满。第二天一大早,刚一上山,就体会到了山路的陡峭真是名不虚传,不一会儿,大家就步履沉重,大汗淋漓。体力不支的老师坐在半路休息,遥望前面无尽的山路而兴叹。但是,想到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胜景,咬着牙,我们又继续前行。一路上,大家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互相搀扶,互相鼓励。就这样,转过几道山梁,突然,轰隆隆的雷鸣声由远及近。哇!那是飞流而下的瀑布撞击岩石发出的雷鸣!大家面露喜色。再转过一道山梁,一股寒气迎面扑来,水雾弥漫。可见一幅白练从天而降,喷雪奔注,有银河落九天之势。大家情不自禁地奔到了“三叠泉”脚下,任凭那飘飘洒洒的水花弄湿衣服、头发,陶醉在这人间仙境之中。

  几天之后,我们又一鼓作气翻越了三清山,领略了这个道教仙山美轮美奂的风景。大家都为征服了两座名山而自豪!通过登山,锻炼了筋骨,磨练了意志。我们坚信,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翻不过的山,克服不了的困难。

  之后我们又辗转游览了瓷都景德镇,探寻瓷器制作的奥妙;参观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感知中国乡村文化。

  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去了被誉为“天下第一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听郭院长讲解书院文化。那依山傍水、庭院深深的白鹿洞书院,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走进理学大师朱熹曾教书的教室,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朗朗的读书声, 仿佛看到了朱熹正在讲解《白鹿洞书院教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白鹿洞书院那浓郁的东方文化,如点点灵犀、缕缕心香,震撼着我们的心弦。

  别亦难 举杯高歌谢师恩

  担道义 任重道远传文明

  匡山蠡水秀色多,山美水美人更美。华文教师不仅感动于九江山水之壮丽,更感动于九江学院的热情。

  19天里,九江学院的领导和教师通力合作,倾情奉献。不仅给我们献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精彩讲座,还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人水土不服了,他们忙着去买药;有人中暑了,他们马上送来清凉油;他们甚至明察秋毫地发现:两个老师的生日快到了,悄悄地准备好了生日蛋糕……

  没有九江学院的辛勤工作和热情支持,我们不可能顺利地完成研习和考察。在结业仪式上,华文教师用自编自演的节目,来表达对九江学院深深的谢意。

  一曲《万水千山总是情》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来自广东、香港地区的老师们用纯正的粤语动情地演唱之后,就是别出心裁的“南腔北调”节目¬: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一位来蒙古草原的老师深情地吟诵声刚落,另一位来自四川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的歌声又起……华文教师们纷纷用家乡的民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联欢会的压轴戏是,全体华文教师一齐上台朗诵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是教《有声语言表达》的王老师特意为我们编排的节目,颇具“专业水准”。其中有独诵、齐诵、交叉诵和角色扮演。由于我们都是“娘子军”,所以特意请来了郑老师演“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当这首诗朗诵伴随着那悠扬、古朴的《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渐渐响起的时候,我们的思绪一下就飞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个秋风瑟瑟的夜晚,一种离情别绪顿时涌上心头。

  19天的研习是短暂的,但我们的友谊是长存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加强交流,继续合作。做为一个传播文化的使者,我们深感肩上的重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讲座中,九江学院的甘院长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华文教育任重道远,应该继续在文化深层次的交流上下功夫。介绍些包饺子、剪纸等中华文化元素当然是有必要和起作用的。但深入下去,就需要转为自觉的中华文化推广,这需要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比较系统的文化教育,促使他们担当责任,有所作为。 这次九江学院承办国务院侨办华文教师培训班,努力为此做出贡献。”

  庐山、长江、鄱湖,给了我们灵气,庐山文化、陶瓷文化、道教文化,滋润了我们未来的人生。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带回英国,让中华文明之花,开遍英伦三岛。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