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奕中华中学校长方玉清:文莱华教艰苦中前行
2016年03月31日 11:24



  2016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文莱营活动,由中国暨南大学与文莱马来奕中华中学联合承办。通过本次活动,记者有幸认识了年近七旬的马来奕中华中学校长方玉清女士,她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事无巨细,对孩子们无私的爱,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利用办营间隙,记者对方校长进行了专访,邀约她畅谈在文莱的华文教育办学心路,承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的苦乐与期待,以及对暨南大学五洲学子们的期许和寄语。

  方玉清女士是马来奕中华中学现任校长。她出生于文莱马来奕区,祖籍福建莆田,现年64岁;曾获新加坡大学教育学院学士学位及文莱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方校长先后任教于文莱5 所中学,担任中学综合科学及生物教师兼生物组长及考试组秘书、教育农业科学联络官员、副校长及校长一职,可谓经验丰富,资历高深。退休后受董事部邀请,回到自己的母校马来奕中华中学担任校长至今。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走上华文教育道路的,以及所经历过的困难。

  方玉清女士(以下简称“方”):我就读于新加坡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文莱中学担任生物科学老师。2007年,退休时奕中董事部邀请我到奕中担任校长。马来奕中华中学是我的母校,于是我决定来这里继续工作。刚开始,学校缺少华文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所有老师都是兼职教华文,在我工作的这8年中,不断引进人才,我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 学生也保持在800-1000人,学校成为了文莱第二大华校。

  我校面临的其一难题是学生为了应付马来文及以英文媒介语为主科的学科,无法兼顾中文。一些家长则会因为觉得中文难学而选择替孩子转校。另一难题是中文课程培训得依靠华校自己组织,或通过大使馆的信息到中国进行培训,导致学校财务更加吃紧。文莱一共有8间华校,距离相隔远,各校活动多,要把老师们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确实不易。此外,资金短缺也是汶莱华校避免不了的难题。每年,老师及董事们都要通过春节舞狮、校庆等活动募款,才能平衡开支。

  记:马来奕中华中学是什么时候萌发承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的想法的,请谈谈学校的活动筹备工作。

  方:在2015年底,我们收到中国驻文莱大使馆传达的中华文化大乐园信息,我们立刻着手积极申请承办,经过多次与使馆协商后,终于获得这次承办的机会。

  学校非常重视本次活动,我们紧急召集所有教师和工作人员开会,这次大乐园的营期正好是我们的假期,我们要求本校所有华文老师配合中国老师的授课工作,进行协助。我们在学校网站及师生间大力宣传,制作大型海报,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报名,最终一共有265名营员参加,包括了友校中正中小学的十九名学生。

  从开营几天来的情况看,我校的保障工作基本满足了本次活动要求,各班主任与暨南大学的中华才艺教师配合默契,这保证了本次活动的课程质量,我巡视了各班上课情况,看到来自暨南大学的老师们专业知识强、授课时有耐心,让孩子们进步很快,而且明显看出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这让我十分高兴。

  记:本次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是暨南大学与马来奕中华中学一次开创性的活动,听说贵校与暨南大学也有渊源,可以介绍一下吗?

  方:我知道暨南大学是面向海外招收华人华侨的高等学府,也是华文教育的基地。我们华校目前使用的就是暨南大学编写的《中文》教材。我校去年曾选派2位教师参加由国侨办主办的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班及申请华文教育奖学金,目前仍有教师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暨南大学的老师们专业知识强、有耐心、特别关心我们从海外来的学员,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作为文莱华文教育的先辈,您有什么要对暨南大学的年轻学子们,特别是文莱学子寄语的吗?

  方:我想对暨南大学年轻朋友们说,学习华文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更是符合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作为华人华侨的学生,应该永远记得“我是中国人,我的祖籍在哪里?要努力学习,留住炎黄子孙的根”。更要对我们文莱同学说,要努力把中文、马来文、英文都学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我特别想说的是,不管在哪里,无论是任教、还是求学,都应该遵从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美德,孝敬父母师长、诚信做人,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访谈过程中,方校长因常年的一线教学工作以及办营期间的辛勤操劳,发声略显吃力,尽管文莱每天都是30多度的高温酷热,方校长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忙碌着,着实让人敬佩。面对这些海外华文教育界的前辈,记者所感动的不仅是他们的坚守,更是那一份勇往直前、无畏艰难的执着。(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颜婷婷)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