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华:从“头”到“脚”收集近代服饰
2010年05月20日 14:15
何志华 著名收藏家,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理事。致力于服饰收藏30余年,其服饰收藏以清代和民国初年为主,
何志华先生所藏清代马褂。
清代各式荷包。
清代汉族妇女缠足鞋“三寸金莲”。
■收藏观点 清朝时期长袍马褂是男人的身份象征,满族以骑射著称,策马驰骋,必须有足以挡风御寒的服装。上下身连成一体的掩襟长袍,上可遮挡胸前背后,下可盖住两腿,左右开衩又便于上下马,窄袍袖射箭时灵活利落,后来为全国接受。 马褂罩在长袍之外,做工、材质、图案、点缀等都有讲究。清朝灭亡、民国建立的第一年,新政府就将西服与中式的长袍马褂并列为官定“礼服”,年轻时髦人物多穿西式服装,燕尾服、西装、高顶帽等,即使一些老派的大家庭,主人外出也都换上西装以示庄重,回到家再换回长袍马褂。 清代的马褂与民国后的马褂名称虽一样,但款式却有了强烈的变化。清初马褂采用天蓝色,清末深绛(赤、大红)最流行,民国时期流行浅驼颜色。其次袖子的长短不同。 旗袍,是清代满族妇女的穿着,汉人就算喜欢也不能到外面穿。 清朝时期满、汉服饰并存,汉族女子则以上衣下裙为时尚,穿旗袍是到民国以后的事。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从女学生、女记者等“摩登女性”开始把旗袍作为时装穿上了街。经她们领导潮流,追随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到三四十年代进入极盛时期,旗袍成为中国妇女的最普遍服装。 长袍马褂和旗袍的兴衰更迭,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大变迁。 何志华老人的房子十分狭小:八个大樟木箱和各种柜子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上顶到屋顶,只剩下墙边的“羊肠小道”让家人进出。那些箱子里,保存的是他三十年来收藏的上千件套清代中晚期到民国时期两百年间的服饰。别看箱子、衣物杂乱,他心里对哪件服饰放在哪里一清二楚,随手打开一个箱子准能找到你想看的服装乃至小小的扳指套、护甲、压发簪、珠花簪、钥匙袋、香囊、眼镜袋等。 说起清代和民国服饰文化,何志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愿意交底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感兴趣的人,宁波、北京一直到台湾,有许多人见识过他收藏的官员的朝服、儿童的老虎帽、妇女的“三寸金莲”乃至红兜肚。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