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周民族的史诗
2010年05月27日 14:28
    学者们通常会注意到《诗经》的“史诗品格”,而推崇《大雅》当中的一些篇章。《大雅》当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被当作周民族的史诗。在西方,“史诗”的概念首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而代表性的作品是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诗的体制来看,即使是上述五篇也无法和荷马史诗相提并论,但以韵文的方式来讲述本民族起源时期的英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却使这几篇具有了史诗的品格,叙述的是周民族从部落时代直到战胜殷商的故事。这是周民族的史诗,先王的形象各具特点:后稷善农耕,公刘淳朴正直,古公亶父有远见、能创业,文王以美德著称,武王以军功武力平定天下。这些诗歌在周初被写定,先前已经在民族中流传了很长时间,神话的影响尚未消散,先民们带着天真的世界想象,把自己的祖先塑造成半人半神。

 

 

周人早期都邑和西周重要遗址

 

周始祖后稷像

    《生民》讲述的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生平故事。后稷的母亲姜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就是说姜在野外行走,看见地上有大脚印,就好奇地踩上去,内心受到震动,之后就怀孕生了后稷,而这大脚印实际上是神的足迹。童贞女感神意而受孕的事,在西方最有名的当然是耶稣诞生的故事。耶稣诞生时有天使来报告,而且他的父母并不嫌弃他;但后稷出生后,他的母亲起初觉得这个不明来历的孩子有点不祥,就想抛弃他。先是把他丢在路上,好让牛羊践踏,但牛羊经过时却十分小心地绕开孩子;后来把他投到冰面上,但随即就为各种飞鸟所覆盖,免于冻死。这个“天神”的儿子就在奇迹中得以存活,并逐渐长大。后稷长大之后,擅长稼穑,教会族人耕种,族人于是能安居于邰地。后稷的曾孙——笃厚实诚的公刘又带领族人迁徙到了豳,此后文王出生,周民族此时的实力已经十分强大。《皇矣》叙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战争,而《大明》叙述的重点则在武王伐商,写得十分生动。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战争的场面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得到了渲染铺排——“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写殷朝“正规军”兵士众多,来势汹汹,大有“以大压小”之势;“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写武王的对阵,面对大军压力的紧张、警觉,特别是太师尚父如苍鹰般矫健的形象,预示着周民族军队所向披靡,取得最后胜利。

 

《出车图卷》,宋代马和之画,表现了周朝军队凯旋还师的场景。

    可以说,《诗经·大雅》中的这些篇章,确实构成了周民族英雄创业的史诗。当然,从其体制上与荷马史诗的鸿篇巨制不能相提并论。二者存在很大区别,荷马史诗的叙事性更强,而《大雅》中的这些史诗有着强烈的抒情倾向;荷马史诗由民间行吟诗人在民间传唱,口耳相传,随时增删,而周民族的史诗则是由周朝的史官乐官撰写,在祭祀先祖的仪式上歌唱,基本内容比较固定。

    从诗歌精神追求来看,《诗经》和荷马史诗也存在着不同。荷马史诗充满冒险和探寻精神,《奥德赛》虽以奥德修斯的归乡为情节发展线索,但史诗所铺叙的是奥德修斯的冒险经历,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冒险。而《诗经》所记述的还是周民族如何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创造自己的文明。人们眷恋的是平静和睦的乡村生活,而并不主动对外扩张,后来的战争也是为了驱逐外敌、反抗暴政。

 

 

 

西周·天亡铜簋,其内底有78字铭文,

记述周武王灭商后在“天室”举行祭祀大典。

【来源:五洲传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