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风情
2010年05月27日 16:08
陕西西岳华山险峰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北临黄河,南接秦岭,海拔2200米。华山高峰林立,最著名的有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中(玉女)、北(云台)五峰。华山为“五岳”之一,以峰峦耸削、险拔峻秀着称。人们称五岳:“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自古华山一条路,通往华山峰顶,只有一条从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到云台峰、三元洞、苍龙岭的十分陡峭的山路。由于华山山势奇险,明代以前除少数道士、道教徒和樵夫,游览的人极少。明清以后,由于山路的开拓,游人才渐多。 华山物产富饶,天然矿物有水晶石、洗石、白英石、握云矾石等。植物、花果尤多名产,如万年松、山药、百合、蕈、松子、黄精、人参等,都是遐迩闻名的特产,其中尤以“华山参”最为名贵。 山名溯源华山的得名历来说法很多。《水经注》说:华山“远而望之又若华状”,故名华山。古代华与花同,意思是华山远望如一朵花。《白虎通》说,华山“取八卦少阴”,是一种“ 物”(敦厚之物),有“望物生华之义”,华即收获,也就是万物成熟,可望收获。还有说华山三峰(朝阳、落雁、莲花)突出如莲蕊,周围诸山环抱如莲瓣,整个华山如一朵凌空怒放的莲花,故又有人谓华山得名与其形有关。 华山为五岳之一。东周迁都洛阳,华山在京城洛阳之西,故称“西岳”。秦代都咸阳,西汉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不称华山为西岳。东汉定都洛阳,又恢复西岳之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唐代中叶,因所在地改称为太阴县,华山被称为太阴山。道教认为华山“蓄藏风雷,为大帝之别宫,乃神仙之窟宅”,是“总仙之天”的地方,又称为“太极”。华山还叫太华山,以与它西部40里处的少华山相区别。 华山仙迹华山峰奇景秀,变幻莫测,自古以来引得人们浮想联翻,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 仙掌奇观华山东峰朝阳峰东北有一块巨崖,东壁黄白相间,远望形如指掌,被称为仙掌崖。掌上半轮如月,名石月,光可鉴人。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相传古时,华山和黄河北岸的首阳山(今山西中条山)连成一体,黄河流到这里被拦住了去路,到处泛滥。玉皇大帝派巨灵开通黄河,拯救百姓。巨灵来到这里,脚踏中条山,手推华山,将两山分开,疏通了水道,仙掌就是巨灵推华山时留下的掌印。其实,仙掌奇观是淡黄微白的风化岩石溜状物在苍青的峰壁上所留下的痕迹。 据说,有一次唐玄宗游华山时,看到神奇的仙掌,就异想天开欲在西峰的半山腰凿上他的年号“开元”二字,填以白石,与仙掌比美。由于臣僚们都说难以办到,谰言反对,加上恰值安史之乱,只好作罢。 毛女仙姑毛女峰在十八盘西南,峰下有毛女洞,因传说毛女仙姑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 相传秦始皇宫中有位名叫玉姜的宫女,本是秦灭六国时从楚国抢来的宫眷幼女。秦始皇身边有个叫张夫的随身老太监。秦始皇病后,挑选了五百名童男童女和一些宫女、太监用来陪葬,玉姜和张夫也在此列。张夫假传圣旨骗过守门的卫士,和玉姜等一群宫娥逃了出来。逃出宫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了。相传,今陕西兴平西门外有“五女坟”,渭南县南塬有 “六姑泉”、都是出逃宫女的坟冢或居留过的遗迹。 张夫和玉姜逃到华山的北峰。现在的“张夫洞”就是老太监张夫住过的地方,不久张夫就死了。玉姜住在一个天然石洞中,以野果松籽充饥,渴了就喝山露泉水,天长日久,遍体生出绿毛,见到的人就称她为“毛女”、“毛女仙姑”。后来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上山采药,遇到玉姜,指点她每日早晚朝拜北斗,成仙飞升而去。 此后人们就把玉姜住过的洞称为毛女洞,山峰也称为毛女峰,把她朝拜北斗的地方叫“拜斗坪”。这些地方都成了华山著名的景观。 沉香劈山救母华山西峰莲华峰峰顶翠灵殿旁有一块10余米长、断为三截的巨石,俗名“斧劈石”,传为古典戏曲《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处。 沉香的母亲三圣母是玉皇大帝的三女儿,因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与一个金童相对笑了一笑,被玉皇大帝贬到华岳庙的映雪宫;金童也被打入凡间,投生到一姓刘的人家,取名刘玺(字彦昌)。这年刘玺进京赶考,在华山西岳庙求签时,被三圣母看中,遂结为夫妻。过了百日,刘玺上京赶考得中,做了洛州知府。玉皇大帝的儿子二郎神杨戬得知其妹私配凡夫,怒其有失仙体,违反天条,把已有身孕的三圣母压在华山西峰顶上的巨石下。三圣母在石峰下生下一子,取名沉香,派丫环送往洛州。沉香长大后来华山寻母,得仙人吕洞宾(一说霹雳大仙)相助,练就一身功夫,打败二郎神,从二郎神那里拿到开山钥匙——月牙斧。沉香手提月牙斧,在山神的指点下,来到西峰,从峰顶劈开一道缝,救出母亲。 观棋烂柯相传晋朝时,华山脚下有个叫王柯的村民进山打柴,走到青柯坪,忽听空中乐声缭绕,循声来到“聚仙台”,只见崖间石洞前两个道人在下棋。王柯放下打柴用具,观看起来。看了多时,老道催道:“你赶忙回去吧,此乃仙都洞府,等闲不得到此。汝回家去,若不如意,可再来。”王柯起身取柴担,不想担已朽了,斧头锈了,斧柄也烂了。王柯心中诧异,回头看时,老道、石洞也不见了。王柯知道自已是遇到了神仙,匆匆走下山来。走出山峪,一切景物都变了,道路皆非,村落变样,自家的草舍也找不着了。王柯同一村中老者打听,才知道世间已过百年,那老者是他的五世孙。那老者说:“听祖上传说,先祖入山砍柴不返,家中老母正愁苦时,有一老丈来到门前,施与些银钱,言我祖已入山修道,百年后才能回家一望。”遂请王柯入村,村中老小,争相奉养。王柯居家数日后,便辞别众人入华山修道去了。此事六朝梁武帝时的任昉在《述异记》中有记载。 道教与华山华山为道教名山,唐、五代、北宋为道教在华山发展的兴盛时期。落雁峰西北山腰的“孝子峰”,传为道教教祖老子炼丹之所,有老君炼丹炉、八卦池等遗迹。华山云台峰侧有长春石洞,传说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怀谦曾隐居于此,自号长春先生。玉泉院又称“希夷祠”,北宋道士陈抟(号希夷)曾在此隐居,修筑道观。华山不仅留有许多道教遗迹,还流传着许多道教色彩的传说。 老君犁沟度众生云台峰为华山北峰,三面悬绝,唯有一道山岭与南边诸峰相连,极难攀登。在陡峭的石壁中,有一条沟形小路通往山顶,名老君犁沟。传说华山脚下有个大财主,有一年他打着给华山上的神修路的幌子,骗取了不少钱财。那些交不起租子的穷苦佃户们则被逼着来华山北峰下修路。由于山势险恶、工程艰难,死伤不计其数,穷佃户们怨气冲天,这股怨气越聚越多,直冲天空。太上老君骑青牛路过华山,被这股怨气挡住了牛头。老君动了恻隐之心,把如意变成铁犁,丝绦作缰绳,架上青牛,犁出一条道来。犁完道,老君让牛卧在一旁休息,把犁挂在北峰后的石壁上,就驾云走了。人们为了感谢老君,便把这条路叫做“老君犁沟”。现在“群仙观”上的卧牛石,据说就是老君的青牛所化。现在老君犁沟的石壁上的条条纹路,犹如新翻开的湿土,犁沟也像新开的一样。
【来源:看陕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