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海宁皮影名传四方
2010年06月02日 10:32

  日前,陕西省博物馆的两位民间艺术研究员千里迢迢赶到浙江海宁寻访王钱松,向他索求了7件斜桥皮影偶人(俗称“纸人头”)。在这之前,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民间艺术家也收藏了他的“纸人头”。

  王钱松的家乡是江南皮影艺术的发源地,据说,斜桥皮影是北宋南迁时从宫廷流传而来的,艺人们用坚韧的牛皮制作的偶人,躲在白白的亮子(幕布)后面,用一盏油灯照着,偶人被几双手牵拉着,如真人般活了起来,配上兼唱对白、锣鼓弦乐,幻变出一幅幅灵动的画面。建国初,斜桥一带有专业皮影戏班13个,艺人140多人,一年四季为村民的婚丧、嫁娶演出,常常一家演戏一村闹猛。耳濡目染,王钱松从小学会了剪“纸人头”,被誉为“海宁剪纸王”。

  1979年,大地春回万木复苏的时候,早已从部队转业的王钱松从县城回到老家斜桥,担任文化站站长。走在乡间小路上,他想起了家乡的皮影戏。

  “重建皮影剧团,让皮影艺术重放异彩!”王钱松找到了老艺人郎自立。老艺人又找来了7个老搭档,草草搭起了班子。王钱松日以继夜赶做出一批皮影偶人。第一次下村演出,剧场爆满,从黄昏演到天亮,竟然无一人离场。王钱松喜上眉梢,从此,他成了醉心于皮影艺术的“剪纸王”。张乐平曾赞扬说:“王钱松的‘纸人头’造型古朴,最接近南宋时的人物形象了。”1994年,他的皮影偶人精品展在海宁展出,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闻讯后,向他征集了50多件作收藏品。不久前出版的《上海美术馆藏品选萃》画册刊出“海宁清代皮影偶人”共16幅图画,均是他制作的皮影偶人。几年前,全国工艺美术学会在海盐召开年会,斜桥皮影剧团应邀演出。参加会议的3名日本艺术家看完演出,紧跟着王钱松求购这些“小玩艺”。

  今年67岁的王钱松希望在家乡开辟一个艺术博物馆,将皮影艺术的资料收藏起来,传给后人。

【来源:收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