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神奇精妙赏皮影
2010年06月02日 10:33

  皮影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皮影戏的造型与表演道具,它除了具有表演作用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绘画雕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史,是一种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民间艺术品。

  皮影戏产生于汉代,是中国古老而精美的傀儡戏。由于是利用灯光将兽皮雕刻的各种人物雕像、景物映在幕布上演出而得名,古代又称之为“灯影”,法国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它为“世界电影的始祖”。据传,汉武帝死了宠妃李夫人,想她想出了病。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氏人形,放灯前投影帷幕,武帝似见到李氏一样,病渐好,传说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成了皮影戏。至宋代,皮影戏已在我国城市中普及。元明以后,皮影戏遍布全国农村,它是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艺术。

  皮影是精选优质牛皮、羊皮、驴皮等兽皮为原料,经过泡制、刮薄、磨平,呈透明状,再将人物、花草、器物图案描绘其上,用斜刀、平刀、三角刀等刀具刻凿后,予以染色描绘再成。它的人物形象多是侧面造型艺术,虽然只有半面侧影,却把人物性格画得夸张强烈,四肢灵活,能表演出许多优美动作。皮影与民间剪纸艺术相通,吸取了剪纸的造型方法,线条流畅优美,富有韵律,纹路和谐,花纹图案富有装饰性,透明鲜丽。加之皮影音乐婉转动听,扣人心弦,便形成“一口道尽千古事、两手对舞百万兵”的活动艺术形象,因而皮影戏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以后经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初期,仍长盛不衰。陕西、四川、河北、甘肃等地,都是皮影戏表演的活跃地区。由于各地的风尚习俗不同,因而皮影形成各种不同的地方特点。四川皮影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古韵,陕西皮影有唐宋壁画雍容华贵的遗风,河北滦县皮影可觅明清仕女画俊俏的芳姿,可谓春兰秋菊各臻其美。在国外,皮影戏被视为中国一绝,1871年,德国文豪歌德曾主持过两次以本国故事为内容的皮影戏演出。

  中国是皮影的故乡,许多中外收藏者都以得到一套或一件中国皮影艺术品为荣。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加之电影、电视的发展普及,使这个曾经遍布神州的剧种逐渐衰落。目前仅存北京、唐山、哈尔滨、华县、长沙等地的几个皮影剧团,皮影的流失也十分严重。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皮影可以反映当时的民间艺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因而具有重要史料作用和艺术价值,今日的皮影收藏也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来源:收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