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金铃子鸣叫时
2010年10月26日 10:51
![]() 秋冬之际,徜徉在花鸟鱼虫市场,随处可以听到金铃子清脆的鸣叫声。你瞧,那小精灵比饭粒大不了多少,形如蟋蟀,却比蟋蟀玲珑精致,周身黄褐带金光。鸣叫时,两道须枪扫来扫去,后腿略屈,双翅展开互相摩擦,便奏出了清脆悦耳的美妙音乐。 儿时酷爱玩虫,尤爱玩金铃子。古镇上有位刘老先生,堪称鸣虫玩家,家里大大小小的木盒、牙盒、牛角盒不计其数。木盒居多,分两种。圆盒大如茶杯口,小如酒盅口,呈扁形,冬季可放入内衣口袋取暖,方盒形同火柴盒,不论方圆均镶有玻璃,可观金铃子行踪。牙盒即以象牙雕刻而成,上面刻有山水、花鸟、人物,十分华丽,极具观赏价值。牛角盒虽不如象牙盒,但牛角有天然花纹,也别有风味。盒子底部有一小圆口,金铃子从圆口中放入,饵料也从底口投入。 隆冬季节,老人喜爱在屋檐下晒太阳,双目微闭,似睡非睡,这时揣在贴身衣袋内的金铃子便开始鸣叫了,短鸣的二三十秒,长鸣可达一分多钟。据刘老先生亲戚介绍,老人选虫有五大秘诀:时、地、体、色、声。时,立秋前蜕出的叫虫,因气候条件适宜,寿命较长,饲养得当可过春节。地,苏南和沪郊所产体壮身健,浙皖品种次之。体,身体宽长,后足靠身,须长而全为佳品。色,头、胸及肢,黄白色占三分之一为上品。腹灰绿者为幼虫,寿长,近黑色为老虫,体弱寿短。眼大多黄绿称翠眼,绿色较少称碧眼,罕见者为一翠一碧,称之为鸳鸯眼或金银眼。声,黄白色善叫,日约四五小时。正身鸣叫为青壮者,侧身鸣叫为老弱。 玩虫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一番话听得我心里直痒。可市面上没有金铃子卖,要玩就得自己捉。上哪儿捉?怎么捉?我一筹莫展。 邻居杨大哥童心不泯,答应带我去捉金铃子,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次日凌晨五点多钟,杨大哥悄悄地把我叫醒,我们踏着晨露钻进了船闸附近的灌木丛。首先得听,仔细辨别鸣叫发自何方;其次得看,认真搜寻金铃子到底藏在哪片枯叶下面。等发现目标,就要考虑怎么捉了。真正的玩家都有一套专用工具,玻璃漏斗是少不了的。捕虫时倒执斗柄,迅速罩住虫体,以白卡纸在斗下轻缓插入,让虫跃上纸板或斗壁,然后翻转漏斗,将斗管对准金铃盒,轻拍漏斗或从隙间吹气,金铃便进了盒具。我没有专用玻璃漏斗,就用煤油灯罩代替。为了多捉虫,便将灯罩小口封死,大口糊一个纸漏斗置于罩内,四周用墨汁涂黑,仅留一小孔,金铃被罩住后往亮处钻,咱“请君入瓮”,一个也跑不了。待到取虫,杨大哥自有妙法:在封死的灯罩小口处开个洞,金铃盒放在罩上,灯罩外面用黑布裹起来,金铃再次“弃暗投明”,便成了掌上玩物。
【来源:扬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