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在中国的演变
2011年08月24日 16:17
帽子在中国很久以前就发明了,如成语中有“衣冠楚楚”、“冠冕堂皇”等,这里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冕”比“冠”出现要早,一般指封建帝王专用的“冕”,在皇子继承皇位时才加“冕”。劳动者只能戴头巾,主要用来揩汗,以后当作帽子裹头。 中国古时的冠不同于现在的帽子,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不像帽子那样盖住全部。古代冠制是中国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冠产生之后,冠、帽之间有了贵贱等级之分,贫贱无身份的人不准戴冠。每一个朝代的冠式、冠制与前代相比都有不同。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它的形式大体已与帽式相类。冠还得与头帕配合,卑贱者只能戴头帕,未成年者只能戴空顶头帕,这种冠制一直影响到明代。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公服中又有了乌纱帽。 中国的帽子还有其民族特色。在古代,辽金人多戴皮帽,元人多戴盔式和礼帽;现代则有维吾尔族的小花帽、土族的毡帽、蒙古族的狐皮帽等。日常生活中,帽子还有防寒保暖、装饰打扮的作用。
【来源:文通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