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屈原和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
2011年11月15日 09:16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辞作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不灭的光辉。20世纪,屈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从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屈原起初很受楚怀王信任重用,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当时楚国朝廷中奸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便在楚怀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之后,怀王轻率出兵伐秦,大败。屈原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园,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汩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和深刻的政治见解。

  他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远游》、《卜居》、《渔父》等25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之一。诗人用了很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和强暴,同时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主人公形象。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它的语言精练,吸收了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屈原的作品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对于后世影响很大。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