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的收藏
2012年07月23日 16:29
面具又称假面;在民间则称脸壳、脸子或鬼脸。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民族,都曾产生过面具。 早期的面具一般用于丧葬与驱邪仪式或原始乐舞之中。远古时代,人们对所处的世界所知有限,若遇到天灾困,便认为是鬼怪在兴风作浪,为了把恶魔赶走,他们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并举行隆重庄严的宗教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不断衍变,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渐趋于兼具酬神与娱乐的双重功能,用于祭祀、葬礼、战争、戏剧等,或是被当成纯粹的装饰与艺术品,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其隐喻与象征的含义愈来愈丰富,形成了独特的“面具文化”。至今,在中国、日本、印度、美洲、非洲等地仍保存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文化。 中国面具文化已有40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品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面具资料,或记载于古代典籍,或刻制于高山峭壁,或制作于各种器物,或展现于傩仪、戏剧中,现在民间仍有大量面具流传,遍及全国大多数民族和地区,如跳神面具、傩戏面具、社火面具、悬挂面具与戏曲舞蹈面具等。它们承传有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以致未被人们完全认识的多种文化因素。 面具作为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虽经发展变化,我们仍可从中窥视到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与精神风貌。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面具》是一部中国面具的集大成专著。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中国面具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展示了中国各民族至今尚保存的风格各异的面具,并对600多幅精彩面具进行阐释、比较、鉴赏,展现了近年来我国面具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来源:收藏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