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文教育网
鬃人:京府的“绝活儿”
2015年07月28日 11:02

  鬃人是老北京民间工艺中的绝活。用胶泥做头和底座,用秫秸杆做身架,外绷彩纸(或色绸)外衣,并絮少许棉花,然后依据人物故事勾画脸谱,描绘服饰,底座粘一圈约二三厘米长的猪鬃,便制作成一个生动的鬃人。数个鬃人组成一组戏剧人物,置于铜盘中,轻轻敲打铜盘,靠猪鬃的弹力,盘中人物便会舞动。

  北京鬃人是受到皮影戏和京剧艺术而产生的。据艺人回忆,北京鬃人大约产生于清末道光年间,老北京人称为“铜盘人”或称之为“盘中好戏”。

  这种鬃人的首创是老艺人王春佩,当时只在白塔寺、护国寺摆摊出售。1915年,北京鬃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质奖,从此名胜大噪。

  王春佩去世后将这一手艺传给他的儿子王汉卿。但在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民间艺术几乎失传。后王汉卿将手艺传给白大成,现在鬃人制作手艺的惟一传人就是白大成。1978年白大成根据京剧剧目制作的鬃人“八大锤”,从造型到艺术风格都是对师承的发展达到很高水平,更为收藏家们青睐。

  白大成制作的鬃人,保存了浓厚的皮影戏特点,诸如筒式身子,服装用纸糊成,衣裤连缀不分,云字头勾画,风格粗犷,造型、脸谱的勾画酷似舞台京剧人物。在题材上白大成也有许多新的开拓,如他制作的舞狮也很有特色。北京鬃人不仅是小孩喜爱的玩具,也具很浓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来源:收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