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7日刊文称,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们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提高朗读水平,进而加强对文章的情感领悟和语境理解。文章说,新加坡的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晨读时间,就算华文课老师对朗读环节也普遍不重视,这让学生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训练机会。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能够通向作品的深层。
文章摘录如下:
“读书声,声声入耳。”如果你去过中国的学校,尤其是小学,你都会有这种切身的感受。然而在新加坡,我们却很难有这方面的体会。
新加坡的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晨读时间,这让学生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训练机会。上华文课老师对朗读环节也普遍不重视,有些老师上课时只是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而有些老师则让学生默读即可,更别说分角色朗读,一般都是让大家齐读一遍,课堂显得沉闷而无生气。平时老师要学生朗读,学生也只是“轻言细语”。
由于不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读起文章来口齿不清、语句不畅、表情木然……
“哑巴”语文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能够通向作品的深层,而仅靠做题和授课只能训炼学生僵硬的“考试技术”,根本无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情感领悟和语境理解。我认为不论课时多少,老师都必须安排足够的朗读时间,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言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修养和生存能力的体现。语言和智力密切相关,通过朗读过程中口齿、发音等环节的训练,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12岁之前是语言学习的黄金阶段,这时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校园里朗读的缺失将给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留下缺陷。
因此,我认为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让学生们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提高朗读水平,进而加强对文章的情感领悟和语境理解。(陈健)